滕州市荆河街道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2012年以来,滕州市荆河街道着力健全完善创业引导、择商选资、环境推动三大机制,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截至11月底,荆河街道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8亿元,同比增幅64.1%;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完成42.7亿元、4.93亿元、2.85亿元。
一是建立创业引导机制。牢固树立发展的源泉在民力,发展的活力在民营的理念,持续推进“全民创业”工程,在街道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适合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特别优先扶持鼓励有效益、有后劲、有税收的二三产业项目。今年以来,新发展民营企业115个、新增个体工商户770家,直接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街道16家企业采取招商引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措施,新上各类项目25个,预计完成投资6.05亿元。
二是建立择商选资机制。进一步创新办法举措,推动了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现有企业依靠自身实力扩张向靠大靠强引项目扩张转变,形成了延伸几何式跨越发展的新局面。今年以来,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经济发展项目51个,其中服务业项目39个,工业项目12个,投资过亿元项目26个。目前,瑞宇蓄电池有限公司新能源储能电池项目、滕州市泰丰磁塑电子有限公司新上3000吨/年磁性材料项目、滕州市科利机电有限公司新上新型干法生产线设备制造项目、滕州市亚西制造有限公司新上电加热器项目已投产达效,山东国恒机电配套有限公司、零部件创业园、国梁农产品加工等新建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建立环境推动机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实施意见》,组织专门力量大力宣传,营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家协会、个体劳协等组织的作用,定期召开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析经济发展形式,交流企业管理经验,积极引导企业实行科学化管理。2012年以来,共向辖区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招商引资政策、市场供求等相关信息300余条,为企业发展提出建议意见280余条,积极协调10余家民营企业与外地科研院所建立联系,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解决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