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分析 > 镇街快报

全市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古邵镇

作者: 来自: 时间:2012-10-16 00-00-00

        古邵镇是一个以沿运走廊为特色、以临港工贸为主导的生态宜居型城镇,总面积139.1平方公里,辖66个行政村,人口7.1万人。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被省政府列为“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以来,坚持“小城镇、大战略”,高点定位,规划引领,迅速行动,全面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新型城镇化认识,明确发展任务目标

    (一)高起点学习知识。召开镇党政成员联席会议,认真学习陈伟书记、张术平市长在新型城镇化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培训班内容,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以小城镇建设为总抓手,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带动三次产业齐头并进,改善民生福祉,促进公平和谐。

    (二)高起点制定目标。2012-2015年,围绕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四年一体化的目标,大力实施小城镇和新港区两大工程建设,着重提升小城镇承载力,优化空间布局,齐全服务功能,递次拉开四纵五横路网框架,规模开发商住楼房,相继建成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新港口及临港工贸园区建设,尽快形成城镇与港区连接紧密、融合发展的格局,加快建设临港工贸生态宜居城镇。力争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5%;农民纯收入达到20000元,年均增长25%

(三)高起点搞好规划。突出运河特色,按照临港工贸物流生态宜居城镇的城镇定位,聘请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浙江大学等设计单位,投资200余万元,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及排水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古运荷乡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港口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近一个月来相继召开各层次总体规划编制研讨会3次,督促设计单位连改三稿,基本完成了《古邵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港口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市级专家评审;其他规划和《实施方案》及年度计划正在编制中。  

    二、夯实城建基础,增强载体服务功能

    (一)拉开城镇发展框架。按照规划修建主干道9条,从今年开始修建三支沟生态休闲大道,到2015年将206国道东移到镇区外,形成四纵五横格局,连接临港工贸园区,将新增镇区面积4平方公里,新建临港工贸区3平方公里。

(二)推进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全面铺开新型社区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合村并点、分步实施、配套建设的思路,将全镇66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规划为一城六区。目前,投入1.3亿元,建成居民楼29栋。其中,刘汪社区7栋楼房完成分房、正在搬迁。同时,投资4000万元的福兴社区,完成招投标,已开工建设。二是突出城镇社区建设。变基础薄弱为发展优势,科学布局镇区空间,打造生态镇容镇貌。加快镇区旧村改造步伐,按照城市社区标准,着力把古西社区建成高档住宅小区;投资350万元,完成规范化幼儿园建设。计划二期投入5000万元,推行地产式开发,向南拆迁75户,新建居民楼9栋,推进小城镇西部大社区、多个社区建设,推动镇郊村向镇区集中,争取利用35年时间打造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新城区,突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

    (三)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完善镇区基础设施。以路水电气为重点,全面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今年投资600余万元,加宽镇驻地府后西路1500平方米;新打自来水机井1眼,铺设管道2200;新建气化站1座,安装管道6000。二是严格推进城镇管理制度。引入城市管理理念,充实城管执法中队20人,解决镇域建筑和商业经营秩序问题;设立环卫所,建立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收集、集中处理长效机制,解决镇区环境卫生和道路及绿化养护问题;实行市场化运作,解决社区物业管理服务问题。

三、培植支柱产业,强化城镇发展支撑

    (一)建设临港物流园区,培育特色工贸产业。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着力点。充分发挥京杭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抓住国家、省加大内河港口建设扶持力度的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工贸园区,并积极申报省级临港物流园或沿运仓储物流保税区,重点培育符合临港运输的特色工业、专业批发市场。目前,新港区的可研、环评、洪评、水保等资料正在紧张编制中,力争年底上报省发改委立项,明年开挖内港航道,利用3-5年时间,建成年吞吐量达800万吨的新港区和初具规模的工业区,为城镇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

    (二)探索土地产权改革,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直接租赁搬迁村庄复垦的土地,可以凭借土地租赁权获得银行信贷资金,专业种植,滚动发展,逐步带动整建制村的土地流转,推动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同时,建立健全进城镇农民保障体系。实施以宅基地、农村房置换城镇社区楼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保的方式方法,提高镇区居民福利待遇,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聚集,实现镇区人口每年以30%的比例递增。

    四、狠抓措施落实,强力推进示范镇建设

    (一)强化执行力。在区委、区政府成立示范镇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充实调整了示范镇建设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任总指挥。下设小城镇建设和临港工贸区建设两条线,并设立规划方案、工程建设、资金预算等6个专业组,抽调有关部门技术专业骨干专门靠上,进一步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实行专项督查考核,明确奖惩标准,调动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破解城镇化发展用地难题。首先,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政策,将整合搬迁村庄置换的土地指标,按照比例留作城镇发展用地。目前,古西、刘汪2个社区,可搬迁村庄6个,腾置土地470多亩,按照30%的比例镇存留140多亩。第二,用足示范镇建设扶持政策,将每年5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划拨产业园区建设。第三,利用好土地修编政策,将土地资源向城镇、工贸园区集中。目前,新调整新港区一期预留建设用地150亩、一般农田600亩。

(三)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二是积极向示范镇建设的合作金融组织贷款;三是积极用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进行融资;四是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合理有序进入城镇发展和建设领域。

(四)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围绕生态宜居建设,加大对城镇社区、污水处理、主要道路等基建项目的争取、建设力度;围绕临港工贸特色产业,加大对港口、物流、专业市场等服务业项目和煤炭深加工、建材加工、石油化工等工业项目的招商力度,并继续加大凯博港航、华威机械等在建项目的跟进力度,以此带动镇域经济产业升级,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