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分析 > 镇街快报

周营镇“三轮驱动”村级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作者: 来自: 时间:2009-09-29 00-00-00

2009年9月29日8:59:4

   周营镇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做到真学、真用、真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争先进位,富民强镇”目标,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一手抓镇域经济总量提升,一手抓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增收,为建设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了全镇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一、理清思路,选准村级加快发展的路子。镇党委、政府首先通过开展农村经济发展与党建等方面的调研,帮助村进一步理清思路,探索如何把下一步的工作目标有效结合到年度具体工作中,破解发展的难题。从中找出支撑发展的优势和需克服的薄弱环节,摸清底数,然后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例如该镇的铁佛村,通过积极探索破解发展难题,走种植蔬菜大棚之路,发展成为省级标准化蔬菜基地,由原来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现在的全区有名的经济富裕村,全村瓜菜面积达到3000亩,建有蔬菜大棚2000个,人均纯收入7980元,先后被评为“市文明生态村”、“山东省科技示范村”、“市先进党支部”。
     二、提升层次,发展主导产业做精品。进一步抢抓机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在村级发展上形成特色板块,形成了“一片、一区域、一基地”为主的蔬菜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生产“三大主导产业”。“一片”即以铁佛村、大巩湖村为中心,小巩湖到沙河崖村、李河湾到张场村、磨庄到季庄村、四村到白楼村“四条线”为轴线的20余个行政村5.3万亩的蔬菜种植片;“一区域”即北部山区8个村,着重发展林果业为主的有机花生种植、畜牧养殖区域。“一基地”即以高村为中心的5个村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全镇形成以3.6万亩绿色蔬菜、1万亩有机花生、50亩食用菌种植为龙头的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农业效益较传统农业增加40%以上。同时,抓特色产业的提升,形成品牌。成功注册了“周赢”牌蔬菜商标,“金牛山”牌花生商标。其中,马铃薯、大白菜两个品种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食p,辣椒被认证为国家级绿色食品。2006年,铁佛村蔬菜生产基地被命名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不仅打造了周营镇特色蔬菜品牌,而且富裕了一方百姓。
     三、多措并举,实施经济薄弱村转化。该镇坚持党建引路、结对帮扶、政策激励,激活内部动力,借助外部推力,全力加快周营一村、高村、小巩湖等经济薄弱村转化进程。首先配齐配强了这三个村的村两委班子,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矛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人选拔到支部书记的位置上来,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在区直帮包部门的结对帮扶和镇党委、政府激励引导下,通过各方面送思路、引项目、办实事,周营一村、小巩湖村发展大棚蔬菜1000亩,高村发展食用菌种植40亩,使经济薄弱村开始有了造血功能,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路子。尤其是高村由当年全镇有名的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今天全镇的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跨入了全镇的经济强村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