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枣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枣庄市统计局
2025年4月14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枣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坚持以“五个一”发展思路为引领,以“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年”为抓手,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健向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54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20.15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260.72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6:38.6:52.8。
年末常住人口380.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9.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8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1万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246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9万人次,其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0.87万人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其中,消费品价格持平,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 |
指标 |
全市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2 |
#食品烟酒 |
100.4 |
粮食 |
100.7 |
鲜菜 |
108.1 |
衣着 |
98.7 |
居住 |
100.0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00.9 |
交通通信 |
98.8 |
教育文化娱乐 |
101.4 |
医疗保健 |
100.1 |
其他用品及服务 |
106.3 |
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培育。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626.98亿元,增长4.4%。启动实施工业企业“8010”三年对标登高行动,成功举办2024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大会,工业母机、智能制造、器械装备、能源电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级产业集群,“6+3”现代产业持续扩规提质。年末实有市场主体54.4万户,增长1.3%。设立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2万户,其中企业1.9万户、个体工商户4.3万户。新增“四上”企业904家,净增707家,总数达到5016家。
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深入开展“山水林田大会战”,全年新增植树造林6930亩,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33天,9个国省控河流断面水质连续4年保持Ⅲ类标准。围绕“双碳”目标,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7家企业、23个产品纳入全省重点行业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试点。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2%。
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全年专利授权6660件,其中发明授权817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369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4家、613家。威智医药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重点实验室,腾达科技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淮海数字智谷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8.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粮食再获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89.27万吨,增长1.0%,粮食单产440.73公斤/亩,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598.97万吨,增长3.6%;园林水果产量32.81万吨,增长7.7%。猪牛羊禽肉产量19.53万吨,增长4.3%;禽蛋产量8.52 万吨,下降3.1%;水产品产量7.54 万吨,增长3.6%。
表2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 ||
指标 |
绝对量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408.96 |
3.9 |
农业 |
268.05 |
3.2 |
林业 |
2.35 |
4.2 |
牧业 |
71.31 |
2.8 |
渔业 |
15.75 |
4.8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51.50 |
9.0 |
表3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 ||
指标 |
产量 (万吨) |
比上年增长 (%) |
粮食 |
189.27 |
1.0 |
夏粮 |
92.83 |
1.7 |
秋粮 |
96.44 |
0.3 |
棉花 |
963.80 |
-6.2 |
蔬菜及食用菌 |
598.97 |
3.6 |
水果 |
48.76 |
5.1 |
园林水果 |
32.81 |
7.7 |
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深化,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2万亩,成功举办石榴产业发展大会,新栽植石榴45万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321家,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山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其中,轻工业增长18.3%,重工业增长4.7%。37个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81.1%。重点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89.0%、21.3%、11.8%和9.1%。主要工业产品中,合成氨、机制纸及纸板、甲醇、纱、服装、锂离子电池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3.8%、14.9%、14.3%、11.0%、7.5%、49.7%。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06.61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增长4.6%,安装工程产值增长17.7%。建筑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8.7%。年度招引28家外地优质建筑企业迁入本市。1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建筑业全链条龙头骨干企业,8家建筑企业入选市百强企业,4家企业、9个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建筑工程智能建造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
四、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0.72亿元,比上年增长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9.0%,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44.7%,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44.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9.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17.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13.3%。
全年接待游客2494.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3%;旅游收入239亿元,增长10.6%。国家A级旅游景区66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1家。当年创建成功4A级景区1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家,入选省“乡村好时节”优秀案例6个。
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8.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快递业务收入13.18亿元,增长23.2%。固定电话用户数29.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423.70万户。年内建成 5G 基站1221座。
全市13个重大交通项目完成投资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济枣高铁、枣庄翼云机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66公里,提升改造桥梁6座,旅游公路提档升级163公里。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5条,改造提升公交站点616处。铁路货运发送量816万吨,港口吞吐量2084万吨,集装箱运输11138标箱。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7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8%。重点投资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7.0%,工业投资增长5.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5%,“四新”经济投资增长7.3%,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6.48亿元,比上年下降14.4%,其中住宅投资236.29亿元,下降12.3%。房屋施工面积2913.5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79.8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28.91万平方米,下降12.5%,商品房销售额246.52亿元,下降18.7%。
六、消费市场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6.91亿元,比上年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06.29亿元,增长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0.62亿元,增长6.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44.17亿元,增长8.1%;商品零售额1052.73亿元,增长5.8%。
限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4.8%,日用品类增长30.6%,烟酒类增长14.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6%,饮料类增长33.8%,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41.2%,新能源汽车增长35.6%。
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年”,全年共举办消费品以旧换新主题活动46场,发放消费补贴4.56亿元。胖虎闲置品直播电商基地等4家基地入选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和供应链基地,豆制品、辣子鸡、石榴等3处产业带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51.68亿元,其中出口336.25亿元,进口15.43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47亿美元。新增二手车出口资质企业10家,二手车出口2577辆、出口额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11.4%。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2家,累计到资3152万美元。推动17家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其中未来易购等8家外资企业实现增资到资2734万美元。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项目390个,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60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1个。
八、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其中,税收收入117.34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4.33亿元,增长0.6%,其中,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0.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11.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6.7%,教育支出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0.1%。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5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比年初增加367.32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64.94亿元,增长10.5%,比年初增加349.56亿元。
实现保费收入108.7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9.45亿元,增长15.0%;人身险保费收入69.31亿元,增长0.3%。保险业赔款与给付支出49.74亿元,增长19.7%。其中,财险赔款与给付31.40亿元,增长17.7%;人身险赔款与给付18.34亿元,增长23.2%。
腾达科技完成深圳主板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恒瑞磁电转入新三板创新层。全市上市挂牌企业累计发行股票融资55.74亿元。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88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07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40元,增长6.8%。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245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55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86元,增长7.5%。
表4 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支出情况 | ||
指标 |
绝对量(元) |
比上年增长(%)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35488 |
5.9 |
工资性收入 |
22840 |
5.2 |
经营净收入 |
7435 |
6.8 |
财产净收入 |
1605 |
6.5 |
转移净收入 |
3609 |
8.9 |
人均消费支出 |
20245 |
5.8 |
食品烟酒 |
6074 |
5.9 |
衣着 |
1530 |
3.5 |
居住 |
4104 |
2.8 |
生活用品及服务 |
1554 |
2.9 |
交通通信 |
2791 |
8.9 |
教育文化娱乐 |
2414 |
9.4 |
医疗保健 |
1358 |
8.3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419 |
6.0 |
表5 2024年末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
指标 |
单位 |
数量 |
家用汽车 |
辆 |
54 |
摩托车 |
辆 |
21 |
电冰箱(柜) |
台 |
100 |
洗衣机 |
台 |
101 |
热水器 |
台 |
96 |
空调 |
台 |
154 |
彩色电视机 |
台 |
106 |
照相机 |
台 |
9 |
计算机 |
台 |
50 |
中高档乐器 |
架 |
5 |
固定电话 |
部 |
6 |
移动电话 |
部 |
233 |
全年开工建设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9个,年度新开工项目89个,年度完成投资约32.82亿元。农村清洁取暖项目完成8.3万户,农房节能改造试点4180户。新增海绵城市面积约9.68平方公里。完成新建改造燃气管网89.38公里、供热管网35.7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44万平方米。
年末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8.12万人、74.48万人、48.80万人和45.61万人。新增参保企业2111户,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2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4.45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为96.8%。各项社保基金收入121.45亿元。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89.02万人,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88元,惠及65.24万参保群众。发放失业保险金14840万元,惠及14475名失业人员。连续7年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保障标准,惠及城乡低保对象69377人、特困人员13911人。
十、社会事业
全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6所,新增学位1.3万个。优化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33所。组建教育集团和联盟66个,覆盖成员学校220所;组建结对发展体113个,覆盖学校123所。学前普惠率达到90%,公办率70.1%,入园率98%,优质园占比达到63.2%。
表6 2024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 |||
指标 |
招生数 |
在校生数 |
毕业生数 |
中等职业学校 |
15277 |
43026 |
13450 |
普通高中 |
37234 |
99732 |
26689 |
普通初中 |
61250 |
185422 |
66237 |
普通小学 |
54696 |
349886 |
61402 |
特殊教育学校 |
107 |
733 |
113 |
年末艺术表演团体3个,备案博物馆28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馆7个,美术馆2个。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9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3处。
年末卫生机构数为2840个,其中医院100个、卫生院44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35158人,其中执业医师10812人、执业助理医师2900人、注册护士16726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9483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2442张、妇幼卫生机构1501张、乡镇卫生院4311张。
全年举办省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25场,品牌赛事21场。15项赛事入选省体育局认证的“好运山东”“四沿”赛事。承办2024中国足协女子超级联赛11个主场比赛。为200个以上村居、社区更新更换健身器材,新建改建体育公园6个,全市11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部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枣庄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2276.22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工业个体经营户。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
4.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