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战略,经济稳定增长,效益逐步回升,结构有所调整,民生得到改善。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20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03.8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44.40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53.07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例为8.6:62.0:29.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2842元,比上年增加2864元。
非公有(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14.45万户,增长13.6%;从业人数57.35万人,增长11.4%;注册资金334.15亿元,增长23.1%;增加值671.93亿元,增长14.7%,占GDP比重为55.9%,提高0.6个百分点;纳税额75.10亿元,增长8.0%,占税收总额的74.5%。
全社会用电量稳步上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2.46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2.94亿千瓦时,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60亿千瓦时,下降43.3%;第二产业75.36亿千瓦时,增长2.9%;第三产业6.80亿千瓦时,增长28.2%;居民生活用电8.70亿千瓦时,增长6.7%。
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1%。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6.8万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依然较大;消费需求不足,服务业发展需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节能减排压力大;城市功能尚不完善,中心城区建设亟待加强;新农村建设任务较为艰巨,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就业形势仍然严峻,改善民生的任务尤为繁重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93.21亿元,增长4.0%,其产值结构比例为64.4:2.2:26.1:1.9:5.4。粮经比例为68.9:31.1。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89万公顷,总产量182.71万吨,增长1.5%。植树造林6040公顷,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048公顷,新育苗474公顷,年末林木蓄积量54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2%。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
单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粮食 |
万吨 |
182.71 |
1.5 |
棉花 |
吨 |
5412 |
48.0 |
油料 |
万吨 |
10.07 |
-13.8 |
蔬菜 |
万吨 |
437.51 |
-1.3 |
瓜类 |
万吨 |
24.86 |
-18.4 |
水果 |
万吨 |
22.25 |
1.1 |
生猪出栏 |
万头 |
143.40 |
14.8 |
家禽出栏 |
万只 |
6655.59 |
6.5 |
肉类 |
万吨 |
22.95 |
9.1 |
禽蛋 |
万吨 |
10.68 |
6.6 |
奶类 |
万吨 |
3.34 |
10.0 |
水产品 |
万吨 |
4.29 |
2.9 |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本年有效灌溉面积新增3.39千公顷,增加除涝面积1.86千公顷,本年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增3.24千公顷,本年节水灌溉面积增加6.65千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254.12万千瓦,增长11.3%。拖拉机37127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106台,占拖拉机保有量的48.8%。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分别为4403台和1554台,分别增长9.4%和75.4%。全年农村用电量23.25亿千瓦时,增长4.1%。化肥使用量(折纯)21.62万吨,增长3.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71.95亿元,增长16.2%。其中,轻工业191.03亿元,增长21.5%;重工业480.92亿元,增长14.3%。主要行业逐渐壮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55.06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1.23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2.14亿元,纺织业27.35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25.9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0家,比年初净增184家;资产1203.03亿元,增长13.6%。
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2.42亿元,增长1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4%,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27%,下降0.0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2482.84亿元,增长12.5%;利税298.85亿元,增长11.7%;利润176.79亿元,增长14.7%。
骨干行业支撑作用明显。煤炭、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工、电力、纺织五大行业增加值333.34亿元,增长12.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9.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9%,拉动贡献率36.1%。通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三个行业增加值114.61亿元,增长33.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8%,拉动贡献率29.6%。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39.37亿元,增长23.4%。
表2: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 品 |
单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煤 |
万吨 |
2985.85 |
4.5 |
洗煤 |
万吨 |
2635.51 |
22.2 |
纱 |
万吨 |
15.98 |
7.6 |
服装 |
万件 |
63027.18 |
10.6 |
机制纸及机制纸板 |
万吨 |
123.54 |
19.2 |
焦炭 |
万吨 |
288.52 |
0.8 |
合成氨 |
万吨 |
48.17 |
10.8 |
水泥 |
万吨 |
3020.54 |
2.6 |
数控机床 |
台 |
6214 |
45.2 |
金属切削机床 |
台 |
73539 |
12.1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31.93 |
-7.3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84亿元,增长26.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9.8亿元,增长25.0%。
投资结构更趋合理。第一产业投资10.6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投资348.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投资220.3亿元,增长55.2%。
重点建设成就显著。1000万元以上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4.0%。119个计划过亿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86.5亿元。
房地产市场产销两旺。房地产开发投资68.1亿元,增长75.3%。商品房销售面积189.8万平方米,增长66.4%;销售额53.3亿元,增长80.7%。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回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8亿元,增长18.9%。分区域看,城市市场实现225.2亿元,增长19.0%;农村市场实现128.6亿元,增长18.7%。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277.3亿元,增长19.0%;住宿餐饮业实现65.3亿元,增长20.3%。
限额以上企业增长迅速。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416家,比上年末增加153家;实现零售额74.7亿元,增长38.8%,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37.2%,拉动总额增长7.0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市招商引资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工业项目14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7个,过5亿元项目15个,过10亿元项目7个。竣工投产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千万元项目5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21个,过5亿元项目4个、过10亿元项目4个。竣工投产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5千万元项目、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过千万元项目均创历史新高。
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首次突破2亿美元规模。全市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6个,合同利用外资2.4亿美元,其中总投资过1千万美元项目15个,过2千万美元项目8个,单体项目平均投资规模2047万美元;新批26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制造业项目23个,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项目各1个。
进出口企稳回升。全年进出口呈现逐月向好态势,12月份当月出口6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8.3%。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179万美元,同比增长14.8%,实现逆势增长。200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95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出口4.89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公路客运量6802万人,旅客周转量444663万人公里,分别增长16.9%和33.6%;公路货运量22286万吨,货物周转量2304622万吨公里,分别增长5%和20%。水路货物运输量790.85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287497万吨公里,分别增长74.7%和55.9%。港口货物吞吐量1517万吨,增长2.5%。
公路运力结构优化。民用汽车221342辆,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36081辆,私人汽车186706辆,轿车96307辆。营运性汽车68512辆,其中,客车4655辆,客运出租汽车2769辆,货车31631辆。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交通基础设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5亿元(注:不含京沪高铁、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三大项目投资)。其中,国省干线公路投资1.17亿元,农村公路投资3.59亿元,公路水路场站投资1.80亿元,专项工程投资9898万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78.8公里(包括村道)。其中,高速公路116.1公里,一级公路283.2公里。年末累计完成村村通油路改造工程430公里,99.9%的行政村通上了柏油(水泥)路。
邮政通信业发展较快。邮政业务总量1.56亿元,增长12.6%。通信业务总量51.91亿元,增长32.1%。移动电话用户197.68万户,增长19.1%。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4.97万户。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34万人次,增长23%;境外入境人数3.1万人次,增长24%;旅游创汇收入385.4万美元,增长20%;旅游综合收入58.6亿元,增长30%。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业
税收收入稳步提高。税收收入100.84亿元,增长8.6%。其中,国税收入54.22亿元,增长6.2%;地税收入46.62亿元,增长11.7%。税收占GDP的比重8.4%。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境内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14.3亿元,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8亿元,增长15.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下降3.0%,营业税增长29.1%,企业所得税增长0.3%,个人所得税下降2.5%。
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比重为7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金融存贷款大幅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10.75亿元,比年初增加189.78亿元;其中,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443.62亿元,增加68.90亿元。年末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586.84亿元,比年初增加174.66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10.26亿元,增加108.93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迅速。全市19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1.71亿元,比上年增加4.98亿元,增长29.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36亿元,增长35.9%;寿险保费收入16.35亿元,增长27.8%。承担社会保险2432亿元。支付赔款给付5.16亿元,增长19.3%。
九、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争取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3项,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共争取无偿补助资金1723万元。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评出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30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25项,软科学成果5项。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10家,达到29家,41项产品列入省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2个新产品列入国家新产品计划。新增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1家,达到58家。全年签订技术交易合同124项,成交额1.52亿元。
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和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规模继续扩大,教职工人数共计2203人;招生6972人,其中本科2243人;在校生20523人,其中本科8241人。
职业与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全面推进,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3756人,毕业14524人,在校生47492人。普通高中招生27181人,毕业26504人,在校生80987人。初中招生48953人,毕业58370人,在校生153296人。小学招生40334人,毕业48921人,在校生270038人。普通高考录取22995人,录取率达到79.76%。
十、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年末专业演出场所4个,公共图书馆7个,文化馆7个,博物馆7个,档案馆8个,向社会开放档案卷数57570卷。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中波转播台8座、电视差转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1.9%,有线电视传送模拟44套、数字140套电视节目,有线电视用户达40.35万户。国内统一刊号的出版社5家,出版报纸2650.3万份,出版图书68种,计13.6万册。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等)177个,床位11634张,卫生技术人员数17109人,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6710人。医院62座,床位8569张,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674人;乡镇及街道卫生院58个,床位2207张,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924人;妇幼保健院7座,床位630张,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98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203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79个,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375人;村卫生室158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13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2009年,在422个行政村安装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目前工程覆盖面已达1329个行政村。五区一市均建一处全民健身中心。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竣工开园。滕州体育中心建成使用,并顺利承办了第十一届全运会跆拳道、女子足球赛事。目前全市体育场地已达32个类型、2800多个,总占地面积350余万平方米,人均活动场地0.92平方米,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竞技体育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运枣庄赛区筹办工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第十一届全运会筹办工作先进集体”、“第十一届全运会参赛先进集体”,枣庄赛区被十一运组委会评为“优秀赛区”。有21名运动员参加十一运决赛,获得了1金、1银、2铜、2个第四名、2个第五名、1个第六名。1286名运动员获得22届省运会参赛资格;年内组队参加了15个大项31个项次的省级锦标赛、冠军赛,获金牌24枚、银牌31枚、铜牌57枚。
十一、城市建设、资源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2009年,城市建设投资88.9亿元,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6.9亿元,增长25.1%。城市道路面积182.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6平方米;绿地面积325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61%。城镇化率48.42%。新城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投入4.5亿元、拆迁85.2万平方米。金沙江西路、祁连山南路、太行山中路开工建设。京沪高铁车站开工,中医医院、开元凤鸣山庄等配套设施稳步推进,金牛岭城市森林公园建成。完成京沪高铁站前广场及中心商务区、市民中心等规划设计。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供热面积301万平方米,一户一表改造2.28万户。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4%,燃气普及率达到99.2%,污水处理率达到86%。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日处理城市污水33万吨,新增污水管网长度96公里。
土地结构、矿产资源基本稳定。全市土地总面积456.32千公顷。其中,耕地保有量240.12千公顷,基本农田面积212.99千公顷。全市已发现的矿种57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种。
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285天。我市代表山东省参加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经国家核查我市国控台儿庄大桥出境断面全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新薛河、薛城大沙河全年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城郭河、薛城小沙河、峄城沙河和北沙河全年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全市列入国家“十一五”淮河治污规划的58个项目,有52个完成治理任务,完成率达89.7%。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得分91.2分,取得了苏鲁豫皖四省考核第一的好成绩。
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15家电力企业23台锅炉的再提高工程;淘汰水泥立窑55条,新上65套大布袋除尘器;先后关停中能热电有限公司1-3号机组、大宗村热电等火电企业,装机容量为3.9万千瓦。对11家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市环境监控中心;新安装在线监测仪154台(套),全部与省、市监控中心联网,并实现了第三方运营。环境监督管理的科学化、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了规划环评和园区环评暨“三同时”制度自查和整改活动;全年共审批新建项目498个,环评执行率100%,环保验收率为81%。否决重污染项目10个,建议调整5个新建项目的拟选厂址,处罚违法企业22个,停建未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2个;在各区(市)分别确立了一处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地。
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上半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73吨标准煤,与2008年相比下降3.31%;万元GDP电耗875.23千瓦时,与2008年相比下降5.2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48吨标准煤,与2008年相比下降10.5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20.76立方米,与2008年相比下降5.22%;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0.49%,与2008年相比上升0.20%。
十二、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1%,涨幅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在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中,有四大类价格上涨,分别是食品类价格上涨2.5%、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6.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1.8%;有四大类价格下降,分别是衣着类价格下降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
工业品价格下滑。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0%。
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扬。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2%,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2%。
十三、平安枣庄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所加强。刑事案件立案8237起,增长4.0%;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202起,提高7.5%。受理治安案件35982起,增长3.8%;查处35205起,提高2.8%。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785起,减少13.93%;死亡170人,减少22人,下降11.46%,未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386.79万人,其中,男性201.17万人,女性185.6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4620人,人口出生率10.55‰,死亡率5.66‰,自然增长率4.89‰。年末常住人口366.52万人。
表3:每百户城市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
彩 电 |
114台 |
电冰箱 |
95台 |
助力车 |
70辆 |
家用汽车 |
10辆 |
摩托车 |
39辆 |
空调器 |
108台 |
家用电脑 |
65台 |
淋浴热水器 |
89台 |
微波炉 |
43台 |
移动电话 |
213部 |
洗衣机 |
104台 |
照相机 |
53架 |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51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9608元,增长8.7%,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7.1%。农民人均纯收入6255元,增长9.3%;人均消费性支出3753元,增长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1%。
表4:每百户农村居民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
彩 电 |
107台 |
移动电话 |
146部 |
电冰箱 |
35台 |
家用电脑 |
8台 |
洗衣机 |
88台 |
摩托车 |
5辆 |
电话机 |
70部 |
电动自行车 |
69辆 |
空调器 |
19台 |
影碟机 |
52台 |
微波炉 |
10台 |
照相机 |
6架 |
热水器 |
36台 |
汽车(生活用) |
4辆 |
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市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增加到64个,拥有床位1.5万张,年末收养人数1.4万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7.6万户、15.5万人,分别增长1.1%和3.2%,发放低保金17312.1万元。其中城镇2.1万户、5.8万人,发放低保金9814.8万元;农村5.5万户、9.7万人,发放低保金7497.3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155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883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603万元。
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全市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0.23万人、32.08万人、48.59万人、34.77万人和21.21万人,收缴保险费分别为149800万元、6404万元、59647万元、6853万元和1407万元,发放保险待遇分别为147877万元、5518万元、58382万元、4055万元和47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87万人,收缴居民医疗保险费2596万元,支付医疗保险待遇2338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展顺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到31.43万人,当年收缴保费5769.7万元。
注:1、GDP为初步核算数,部分数据为快报数。
2、公报中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全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指计划总投资50万元以上项目在当年实际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额。
5、限额以上批发企业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为年销售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限额以上住宿业为星级宾馆、饭店;限额以上餐饮业为年销售额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