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枣庄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持续向好 质效双升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在枣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全力构建“6+3”现代产业体系,扎实推进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势头、坚持转的定力、体现高的追求,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质效双升”的特点,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根据市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为1951.57亿元,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5.83亿元,同比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95.40亿元,同比增长6.6%,两年平均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70.34亿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8.0%。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增,粮食生产创出新高。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9.03亿元,增长9.0%,居全省第4位。粮食总产量183.08万吨,创近年来新高,比上年增加2.51万吨,增长1.4%。畜牧产能持续增加,猪牛羊禽肉产量16.27万吨,增长32.4%;猪出栏101.96万头,增长100.0%。蔬菜生产喜获丰收,总产量548.01万吨,比上年增加26.34万吨,增长5.0%。园林水果产量稳步增加,总产量29.42万吨,增长6.4%。
二、工业质效稳步提升,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居全省第10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高速增长,2021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69.1亿元,增长27.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9个、9.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实现利润总额125.0亿元,增长54.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7个、3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0.7%,新能源新材料增长12.6%,高端化工增长18.3%,高端装备增长34.2%,锂电产业增加值增长55.1%,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9.9个、1.8个、7.5个、23.4个、44.3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长稳固加快,工业投资保持稳定。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居全省第10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个、0.5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从投资结构看,工业投资增长7.8%,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34.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2%,增速高于全省7.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
四、市场销售扩容提质,服务业发展持续向好。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41.7亿元,增长16.0%,居全省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5个、0.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7%,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6.2个百分点。网上销售活力显现,限上商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销售额增长161.1%,比上年同期提高68.8个百分点,拉动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对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幅贡献率达10.6%。
202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7%,居全省第3位,高于GDP增速1.4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4.4%,居全省第2位;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5.7%,居全省第3位;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1%,居全省第5位;规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8%,居全省第5位;规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40.0%,居全省第5位。
五、财税金融质效提升,对外贸易增长较快。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实现高质量增长,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77.1%,居全省第3位。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1.18亿元,同比增长16.2%,居全省第5位;余额存贷比77.6%,居全省第7位,新增存贷比155.3%,居全省第3位。外贸进出口总额315.1亿元,增长20.0%。
六、发展动力持续集聚,民生福祉有效增强。2021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9.09万户,增长6.1%,其中企业11.4万户,增长8.4%;个体工商户36.98万户,增长5.4%。2021年,全市“四上”企业共计2351家,同比增长18.9%,“四上”企业总数创三年来新高,其中新入库纳统的“四上”企业达532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9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6%。物价水平保持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1%。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72元,增长8.7%,居全省第8位,高于全省平均0.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43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3元,增长10.5%。
总的看,2021年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持续性明显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势头更强、成色更好。新的一年,全市上下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运行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注:
(1)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我市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1711.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2)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3)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均按现价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产品产量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统计范围尽可能相一致,与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
(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范围包括: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是: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辖区内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投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开发项目投资,不包括农户投资。
(8)就业人员是指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
(9)财政收支数据来源于市财政局;金融机构信贷数据来源于市人民银行;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数据来源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出口数据来源于市商务局;市场主体数据来源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