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2020年枣庄消费品市场在压力中稳步复苏

作者: 来自: 时间:2021-01-25 11-38-31

2020年初枣庄市消费品市场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遭受直接负面冲击,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呈断崖式下跌,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增速降到历史最低点。面对巨大压力与挑战,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组织复工复产,千方百计提振消费信心,消费市场筑底企稳,消费潜能逐步释放。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固,枣庄市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步伐显著加快,全市居民生活逐渐重回正轨,消费品市场在全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多项政策作用下,呈现稳步复苏趋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消费品零售市场稳步复苏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897.8亿元,下降2.6%,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0%)2.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3位,比三季度(-6.0%)收窄3.4个百分点。四季度当季增长7.4%,步入快速增长通道。

(二)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乡村市场好于城镇市场。

2020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2亿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比前三季度(-6.7%)收窄4.2个百分点;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9.6亿元,比上年下降2.8%,降幅比前三季度(-4.4%)收窄1.6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品市场回暖步伐快于乡村市场。

(三)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消费实现正增长,商品零售明显好转

2020年,全市实现餐饮收入1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四季度当季餐饮收入爆发式增长19.1%,全市餐饮消费市场在四季度餐饮市场强势回暖的带动下实现正增长。商品零售额746.6亿元,比上年下降3.3%,其中四季度当季商品零售增长5.4%,为商品零售市场全面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新纳入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创近年来新高 

2020年全市新纳入限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达211户(通过省局审批数量),比2019年增加114户,增长117.5%,为2016年以来入库数量最多的一年。 分行业看,2020年入库企业最多的是批发业142户,其次依序分别为零售业57户,住宿业7户,餐饮业5户。分区(市)看,市中区(66户)、滕州市(57户)、高新区(37户)入库企业数量较多,薛城区(21户)、台儿庄区(17户)、峄城区(10户)达到10户以上;山亭区入库企业最少(3户)。分入库类型看,2020年新开业企业入库34户,比2019年增长240%,限下升限上175户,比2019年增长110.8%,其他专业变更到批零住餐2户。  

(五)限上消费品零售市场平稳回暖

2020年全市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5.5%,降幅比前三季度(-9.9%)收窄4.4个百分点。全市限上在统贸易单位21类商品中,4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16类商品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

全市限上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36.7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26.8%,比上年下降8.0%,降幅比前三季度(-12.1%)收窄4.1个百分点。其中:吃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3.5%,降幅比前三季度(-7.7%)收窄4.2个百分点;穿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5%,降幅比前三季度(-21.8%)收窄5.3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0.3%,降幅比前三季度(-12.3%)收窄2.0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8.2%,降幅比前三季度(-10.9%)收窄2.7个百分点。

民用汽车消费市场经历疫情低潮期后,下半年开始全面复苏,市场呈逐步向好趋势,当月增速实现正增长,累计降幅逐步收窄。2020年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54.6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40%,比上年下降0.3%,降幅比前三季度(-5.2%)收窄4.9个百分点,对限上单位消费品市场回暖起到重要作用。

受新官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中西医药品类零售全年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中医西药品类零售额9.9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7.3%,比上年增长29.6%,增速比前三季度(24.6%)提高5.0个百分点。其中西药类比上年增长26.4%,增速比前三季度(20.7%)提高5.7个百分点;中草药及中成药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5.7%,增速比前三季度(52.2%)提高3.5个百分点。

二、限上批零住餐四行业运行呈现三正一负

(一)新增企业助推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高速增长

2020年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5.0%,增幅居全省第1位,新增企业对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高速增长齐了决定性作用。全市月度新增限上批发业企业21家,实现批发业销售额153.2亿元,占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36.9%,拉动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50.7个百分点。分行业中类看,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受新增批发业企业影响增长较快。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销售额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55.3%,2020年行业销售额增长77.0%,拉动全市限上批发业增长31.9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97.7%。

(二)零售市场全面复苏,零售业销售额实现稳定增长

2020年限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长2.4%。从行业中类看,民用汽车消费市场向好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降幅收窄的主要因素。2020年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业销售额的47.6%,下半年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商品销售额增长4.2%,比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增速高1.8个百分点。综合零售业销售额占限上零售业销售额的25.3%,在四季度零售市场全面复苏和节假日叠加双重影响作用下,商品销售额下降4.9%,比前三季度(-25.4%)大幅收窄20.5个百分点。

(三)住宿业受疫情影响依然明显

2020年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3.3%,降幅比前三季度(-18.5%)收窄5.2个百分点,是唯一降幅为两位数的行业。从行业小类看,以经济型连锁酒店为主的一般旅馆营业额下降3.4%,降幅比前三季度(-4.8%)收窄1.4个百分点;旅游和星级饭店营业额下降16.4%,降幅比前三季度(-21.7%)收窄5.3个百分点。一般旅馆的经营状况明显好于旅游和星级饭店,两者相差13.0个百分点。从单位类型看,限上法人企业住宿业营业额下降20.1%,降幅比前三季度(-25.2%)收窄5.1个百分点;限上个体住宿业营业额下降6.6%,降幅比前三季度(-11.8%)收窄5.2个百分点。

(四)餐饮业运行持续向好,年内实现转正

2020年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0.1%。从行业小类看,从行业小类看,正餐服务营业额下降0.5%,降幅比前三季度(-6.1%)收窄5.6个百分点;快餐服务、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和其他餐饮业增长9.4%,增速比前三季度(7.7%)提高1.7个百分点。从单位类型看,限上餐饮法人企业营业额下降42.4%,降幅比前三季度(-50.6%)收窄8.2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个体户营业额增长4.8%,增速比前三季度(1.1%)提高3.7个百分点。

   三、需关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在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市场运行稳步复苏。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除批发业外,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仍未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内外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传统业态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压力,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有待时日。

(一)社零总额增速低位运行,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累计增速来看,第一季度、前两季度、前三季度、2020年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9.2%、-9.6%,-6.0%,-2.6%分别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2.6个百分点。虽然全市消费品市场逐季回暖,但是仍处于低位运行,营收水平与全省相比差距正在拉大。

(二)权重商品零售有所好转,总体形势依然低迷

汽车和石油制品类作为消费品零售增长的“助推器”和“稳定器”,是拉动枣庄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两大重要商品类别,对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疫情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双叠加的负面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目前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大幅削弱。2020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0.3%和20.1%。

(三)住餐行业复苏缓慢,全面恢复有待时日

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回归常态仍需一定时间。住餐行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受自身行业特点、消费需求、客房数和餐位数限制等因素影响,当前全市住餐行业消费市场基本完全放开,但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就餐习惯和旅行意向,部分居民更加愿意选择宅在家里,疫情爆发以来客流量与日常相比仍然偏低、经营状况不佳的局面仍未扭转,住餐行业回归常态仍需时间。

(四)消费外流现象普遍,传统零售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现行贸易统计制度执行的是单位在地统计原则,体现的是辖区内贸易单位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规模,是卖方统计原则,与居民消费能力的买方统计口径有较大差异。目前枣庄市消费品市场存在的消费外流现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尖消费”随时随地发生,网购成为新型消费形式。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成为重要消费方式,网上零售不断抢占传统商贸企业份额,卖家遍布全国乃至全球,本地有规模的网上零售企业较少,难以留住不断增加的网上零售份额;二是本地实体零售业态规模较小,品牌较少,经营理念陈旧,竞争力不强,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

(五)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从前三季度收入情况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5%,比上年同期(6.7%)回落4.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6%,比上年同期(8.6%)回落4.0个百分点。国外疫情仍未有效控制,明显加大了居民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迫使人们更加重视“储蓄”的价值,消费趋于谨慎。 在可支配收入偏紧的情况下,居民刚性需求消费增强,非生活必需品类消费支出意愿必然下降,也导致了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而国际上疫情发展不断反复,未来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大,努力提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为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助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加大纳统工作力度

按照“要有数、先入库”的统计原则,贸易行业指标要保持较快增长,必须要有新企业入库。市、区(市)两级政府应统一协调市场监管、税务、商务、发改等有关部门,以区(市)级政府为主要工作抓手、充分发挥部门整体合力,摸排各区(市)达限批零住餐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加大对贸易入库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大型商贸企业的奖励力度,并形成长期机制,提高企业积极性。将贸易企业纳统情况和统计监测工作纳入考核,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分片承包、责任到人,有效促进限上贸易做大做强,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二)优化调整消费结构,不断发掘培育消费热点

目前全市消费品市场结构中出行类商品规模一家独大,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额的比重高达49.5%,呈现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在汽车消费陷入低谷时,其他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被掩盖。长期来看,消费结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市场须在培育消费热点上突破常规,借助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契机和新零售、新业态快速发展的有利局面,整合现有资源,迎合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提供个性化消费体验,提供优质消费服务。应及时发现当下消费新热点,如网络直播平台的网红带货等模式,在确保实体、税收、数据落地落户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既培育了新的消费增长点,也能进一步优化消费产业结构。

(三)加大限上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 

疫情对人们的消费方式、采购习惯都将带来长远影响,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要主动适应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线上线下互补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通过社交软件、直播、视频、电商等形式在线销售产品,拓展无人配送、在线医疗、网上购物等消费空间,挖掘发展新潜力,集聚发展新动能。针对全市目前限上增幅持续为负情况,强化部门协作,会同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生产实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着重对有特色、有品牌的商贸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现有限上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创新,提升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消费升级类行业,不断优化限上行业结构。 

(四)努力保障居民就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的批零住餐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短期收入水平下降,必然制约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因此,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增收入,通过就业平台、信息发布、精准服务等渠道,帮助有就业意愿居民找到工作,满足有招工意愿的企业用工需求,稳定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