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前三季度我市农业发展持续向好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10-30 15-53-24

今年以来,枣庄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2020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2.7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

一、农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

(一)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据农业部门预计,全年粮食丰产丰收。预计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8.49万亩、单产536.22千克、总产235.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2%1.04%2.06%一是夏粮生产再获丰收。2020年枣庄市夏粮总产量86.95万吨,比2019年增加2.56万吨,增长3.03%,位居近十年第二高位;夏粮种植总面积206.82万亩,比上年减少1.41万亩,同比下降0.68%,高于近十年平均水平4.08万亩,基本保持稳定;夏粮单产420.43公斤/亩,同比增长3.75%,创近十年新高。二是秋粮生产丰收在望。农业部门预计,今年秋粮种植面积231.64万亩、单产557.28千克、总产129.6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2%1.33%3.07%。从整体上看,今年玉米生长期间气象条件适宜,玉米生长良好,全市玉米平均亩穗数4455.04穗、平均穗粒数455.52粒、平均千粒重316.54克,分别比去年增加1.18穗、增加1.99粒、增加1.85克。同时,为大力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滕州市、山亭区积极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扩大春玉米、春甘薯种植面积。预计全市玉米种植面积211.3万亩,同比增加1.53%;预计玉米单产545.8千克,同比增加1.02%;预计玉米总产115.33万吨,同比增长2.56%

(二)蔬菜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我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预计达到336.2万吨。据统计,前三季度我市蔬菜播种面积88.11万亩,同比增长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6.2万吨,同比增长2.4%。其中,食用菌产量5.84万吨,同比增长12.4%;甘蓝类产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8.9%;瓜菜类产量17.76万吨,同比增长9.8%;叶菜类产量30.48万吨,同比增长4.3%;根茎类产量164.2万吨,同比增长3.3%

(三)生猪产能恢复势头良好在各项扶持政策的推动和市场拉动下,生猪生产呈现恢复势头生猪出栏量同比继续下降,但降幅不断收窄,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出栏42.46万头,同比下降50.2%,降幅较上半年收窄0.7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猪肉产量3.54万吨,同比下降47.5%,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收窄6.4个百分点。生猪存栏不断回升,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46.59万头,比二季度末增加10.02万头,环比增长27.4%;能繁母猪存栏2.98万头,比二季度末增加0.11万头,环比增长3.9%,生猪产能增长潜力较大

二、存在问题

(一)生猪产能恢复仍然面临较大困难。目前生猪养殖成本仍然较高,由于补栏需求旺盛,仔猪价格持续处在高位,且短时间没有下降的趋势,受相关用地审批和防疫形势等情况制约,总体养殖成本高,虽然存栏缓慢上涨,但总体出栏短缺局面仍未缓和。特别是疫情之后猪肉消费需求释放、中秋国庆期间猪肉消费季节性增长等因素,近期猪肉总体供应仍然紧俏。

(二)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一是现代高效农业占比偏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缺乏,产业融合度不高、链条不长、品牌不强、企业不大、现代高效设施农林牧渔业占比偏低二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型农民合作社数量偏少、规模偏小,“长不大、走不远”的问题较为突出。农业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知名品牌较少,市场竞争力较弱,农产品加工业很难实现规模化、集群式发展。

三、几点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全市上下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实施粮食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决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强化监测预警,扶持壮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推广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等先进适用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二是切实加快生猪产能恢复。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的重大任务,要切实压实“菜篮子”工程,打好生猪生产“保供战”,持续夯实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生猪生产“17+2”惠农政策,促进各项扶持政策尽快落地。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督促指导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加快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产能,确保完成生猪生产目标任务。

三是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力度。要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投入保障、农业补贴补偿、支农资金统筹使用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逐步构建起覆盖全面、指向明确、重点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简便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加大金融支农力度,落实好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贷款政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