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10-23 16-22-38

——前三季度枣庄市消费市场运行简析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固枣庄市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步伐显著加快,全市居民生活逐渐重回正轨,市消费市场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多项政策作用下,呈现逐步回暖向好趋势,为全市经济稳步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枣庄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市场运行稳中向好当季社零额增速转正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累计642.3亿元,下降6.0%,增速低于全省(-4.5%)1.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比上半年(-9.6%)收窄3.6个百分点。三季度当季增长0.7%,季度增速由负转正(二季度当季下降4.9%)。

(二)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餐饮收入增速好于商品零售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9.6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0.0%,下降6.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4个百分点,城镇消费依然是主力军;全市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2.7亿元,下降4.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乡村降幅好于城镇2.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533.2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0%,下降6.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是零售市场运行的主导力量;全市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109.1亿元,下降4.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4个百分点,餐饮收入降幅好于商品零售2.3个百分点 

(三)区(市)之间消费品市场发展平衡

前三季度全市五区一市和高新区七大区域消费市场发展平衡趋势明显,区(市)之间社零总额增速差距拉大。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高于全市平均的区(市)有高新区(-3.5%)、滕州市-5.3%)山亭区(-5.5%)、台儿庄区-5.9%全市平均增速的有市中区-7.1%);峄城区-7.2%)薛城区-8.2%);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相差4.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拉大2.1个百分点

(四)限额以上七成在统商品零售增速向好

前三季度全市限上在统贸易单位21类商品中,前三季度2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13类商品降幅比1-8月收窄。9月当月9类商品零售额实现正增长,6类商品当月降幅比8月收窄。汽车零售连续三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全市民用汽车消费市场经历疫情低潮期后,在7月份全面复苏,市场呈逐步向好趋势,连续三个月当月增速实现正增长,累计降幅逐步收窄前三季度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7.7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34.7%,下降5.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8个百分点;9月当月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6.4%,对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降幅收窄起到重要作用中西医药品类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西医药品类零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中医西药品类零售额7.4亿元,占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的6.9%,增长24.6%,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二、限上批发业引领消费市场回暖,其他行业销售额降幅进一步收窄

(一)限上批发业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0.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7.2个百分点。批发业销售额增长较快主要是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受新增批发业企业影响增长较快。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销售额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68.8%,前三季度销售额增长68.3%,拉动全市限上批发业增长39.2%,贡献率高达91.7%。前三季度全市新增限上批发业企业16家,实现批发业销售额99.0亿元,占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的33.4%,拉动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长46.9个百分点。分区(市)看,增幅位于前两位的区(市)滕州市(85.1%)、高新区50.7%)。两区()新增批发企业拉动增长作用明显辖区内总量占比较大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带动批发业销售额快速增长。增幅位于后位的是薛城区(-7.0%)、市中区(6.8%)。

)零售业销售额降幅进一步收窄

前三季度限上零售业销售额下降7.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4个百分点。综合零售业和民用汽车消费市场回暖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降幅收窄的主要因素受中秋国庆双节叠加效应,销售额总量排名前5位的山东贵诚集团购物中心有限公司、滕州银座商城有限公司、枣庄银座商城有限公司、滕州供销超市有限公司、枣庄奥润特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9月环比分别增长40.3%、13.0%、44.2%、41.1%和18.5%。前三季度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额占全市限上零售业销售额的47.7%,前三季度销售额下降0.8%,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0个百分点。分区(市)看,增幅位于前两位的区(市)滕州市(10.1%)、高新区(-5.0%)。增幅位于后三位的是市中区(-23.4%)、薛城区(-21.4%)山亭区(-8.6%)。

(三)住宿业营业额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限上住宿业营业额下降18.5%,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2个百分点。从营业额收入来源看,客房收入占住宿业营业额的69.9%,前三季度下降18.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0个百分点;餐费收入占住宿业营业额的23.5%,前三季度下降19.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3.2个百分点。分区(市)看,增幅位于前两位的区(市)峄城区(0.2%)、台儿庄区-17.2%)。增幅位于后三位的是山亭区(-28.7%)、市中区(-24.0%)、薛城区(-22.9%)。

(四)个体餐饮业实现正增长

前三季度限上餐饮业营业额下降4.7%,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4个百分点。限上法人企业和限上个体户经营情况差距明显,企业经营略有好转但不明显,餐饮个体户逐步恢复正常。前三季度限上餐饮法人企业营业额下降50.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8个百分点;限上餐饮个体户营业额增长1.1%,增速首次实现正增长。法人企业和个体户两者相差51.7个百分点。分区(市)看,增幅位于前两位的区(市)峄城区(15.5%)、高新区(9.4%)。增幅位于后三位的是薛城区(-46.0%)、滕州市(-19.7%)、台儿庄区(-13.8%)。

    三、需关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在疫情防控形势趋于稳定、各项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市场运行逐渐回暖。但也要清醒认识到,零售业和住餐业仍未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内外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传统业态发展仍然面临重重压力,消费市场全面恢复有待时日。

(一)社零总额增速低位运行,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累计增速来看,第一季度、前两季度、前三季度零售额增速分别为-19.2%、-9.6%,6.0%,分别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虽然全市消费市场逐季回暖,但是仍处于低位运行,消费水平与全省相比差距正在拉大。

(二)零售业和住餐业缺乏新增企业,消费支撑后力不足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新增数量偏少,后续增长压力大。从在库企业来看,1-9月全市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共327家,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家。其中批发零售业287家、住宿餐饮业40家,分别比2019年同期单位数少4家、10家。从新增单位来看,前三季度仅新增了18家企业,其中批发企业16家,零售额企业2家,没有新增住餐企业。零售业和住餐业新增企业偏少,对全市社零额增长没有形成有效拉动。

(三)大宗商品销售有所好转,但支撑力仍显不足

汽车和石油制品类作为消费增长的“助推器”和“稳定器”,是拉动消费市场发展的两大重要商品类别,对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疫情和国际原油价格的双叠加的负面影响,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目前仍处于负增长区间,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大幅削弱。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汽车和石油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5.2%和21.3%,降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9.8和3.1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3.7和8.9个百分点。

(四)住餐行业复苏缓慢,全面恢复有待时日

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受多重因素影响,回归常态仍需一定时间。住餐行业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受自身行业特点、消费需求、客房数和餐位数限制等因素影响,当前全市住餐行业消费市场基本完全放开,但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依然存在,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就餐习惯和旅行意向,部分居民更加愿意选择宅在家里,疫情爆发以来客流量与日常相比仍然偏低、经营状况不佳的局面仍未扭转,住餐行业回归常态仍需时间。

(五)实体零售业态持续低迷,传统零售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指尖消费”随时随地发生,网购成为新型消费形式。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方便快捷的网络购物成为重要消费方式,对传统实体商贸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冲击。传统实体店铺(除超市、药店外)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实体零售业态增速趋缓,对消费品市场的拉动作用持续减弱。

(六)居民收入增长趋缓,消费增长动力不足

从上半年收入情况看,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9%,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7%,比上年同期回落6.3个百分点。国外疫情仍未有效控制,明显加大了居民对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迫使人们更加重视“储蓄”的价值,消费趋于谨慎。 在可支配收入偏紧的情况下,居民刚性需求消费增强,非生活必需品类消费支出意愿必然下降,也导致了消费增长动力不足,从而影响到消费品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促进消费市场发展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而国际上疫情发展不断反复,未来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大,努力提振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为促进消费品市场平稳发展,助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加大纳统工作力度

按照“要有数、先入库”的统计原则,贸易行业指标要保持较快增长,必须要有新企业入库。市、区(市)两级政府应统一协调市场监管、税务、商务、发改等有关部门,以区(市)级政府为主要工作抓手、充分发挥部门整体合力,摸排各区(市)达限批零住餐企业,及时纳入统计。加大对贸易入库企业和有突出贡献的大型商贸企业的奖励力度,并形成长期机制,提高企业积极性。将贸易企业纳统情况和统计监测工作纳入考核,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分片承包、责任到人,有效促进限上贸易做大做强,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二)加大限上企业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 

疫情对人们的消费方式、采购习惯都将带来长远影响,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要主动适应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线上线下互补消费的新模式新业态。通过社交软件、直播、视频、电商等形式在线销售产品,拓展无人配送、在线医疗、网上购物等消费空间,挖掘发展新潜力,集聚发展新动能。针对全市目前限上增幅持续为负情况,强化部门协作,会同主管部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经营生产实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着重对有特色、有品牌的商贸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现有限上中小型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创新,提升经营水平和竞争力;出台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消费升级类行业,不断优化限上行业结构。 

(三)努力保障居民就业,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量的批零住餐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短期收入水平下降,必然制约其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因此,要多措并举稳就业、增收入,通过就业平台、信息发布、精准服务等渠道,帮助有就业意愿居民找到工作,满足有招工意愿的企业用工需求,稳定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