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严防疫情抓生产 抢抓农时促发展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05-06 16-13-01

——我市一季度农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枣庄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各项工作,2020年一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开局良好,农村经济形势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42.5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种植业实现产值 24.90亿元,同比增长6.7%;林业实现产值0.48亿元,同比下降18.7%;畜牧业实现产值14.27亿元,同比下降9.8%;渔业实现产值0.93亿元,同比下降11.4%;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3.2%。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7.05亿元,同比增长0.2%。

一、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春耕备播顺利开展。我市春季农业生产基本未受疫情影响,春耕备播顺利开展,农资价格比较稳定。一是小麦苗情结构合理,总体苗情好于去年。一类苗占麦田总面积63.7%,同比增加4.18%;二类苗占麦田总面积的28.37%,减少2.84%;三类苗占麦田总面积6.27%,减少1.08%;旺苗占麦田总面积1.66%,同比减少0.26%。二是春耕备播有序开展。春土豆已于1月初完成种植;春花生、春地瓜在3月末、4月初种植,新冠肺炎疫情对春花生、春地瓜种植基本不会产生影响。三是农资价格稳中有升。化肥、农药等价格保持稳定,农膜、种子价格小幅上涨。复合肥平均价格为3.6元/公斤、碳酸氢铵平均价格为0.64元/公斤、除草剂和杀虫剂平均价格为11元/瓶,均与上年持平;农膜平均价格为13元/公斤,同比上涨7.1%;花生种平均价格为9.7元/公斤,同比上涨8.5%。

(三)蔬菜生产稳中向好。全市主要“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平稳,疫情对蔬菜生产影响有限。今年一季度蔬菜种植面积、产量均保持稳中有增。一季度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3.98万亩,同比增长0.4%。蔬菜总产量56.03万吨,同比增长3.2%;其中,瓜菜类产量增长6.7%,食用菌产量增40.5%,草莓产量增43.1%。2月份部分蔬菜价格受疫情影响有所上涨,3月份以后疫情形势好转和受气温回升影响,蔬菜价格逐渐回落。

(四)畜牧业、渔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受疫情影响,畜禽出栏受限,下降较一是生猪产能恢复遇阻。“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非洲猪瘟疫情影响还未完全消退,生猪生产再次受挫,生产资料和出栏生猪市场调运难度大,目前养殖场户大多持观望态度,补栏扩产积极性大受影响、补栏量减少,生猪产能回升势头放缓。一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共32.92万头,同比下降51%;能繁殖母猪存栏2.46万头,同比下降64%。全市生猪出栏共18.02万头,同比下降52.8%;猪肉产量1.33万吨,同比下降53.9%。随着对生猪生产各项支持政策的不断落地,生猪产能将逐渐恢复。二是牛、羊、家禽等养殖受到较大冲击。一季度,全市牛、羊、家禽存出栏均呈下降趋势,牛存栏3.11万头,同比下降19.9%;羊存栏39.09万只,同比下降45.2%;家禽存栏1138.98万只,同比下降23.05%。全市牛出栏0.90万头,同比下降32.5%;羊出栏 14.80万只,同比下降62.74%;家禽出栏863.24万只,同比下降41.42%。禽蛋产量3.38万吨,同比增长51.91%。三是渔业生产大幅下滑。水产品流通及销售受疫情影响,产品外销渠道变窄,大量水产品压塘,渔业生产大幅下滑。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4528吨,同比下降51.0%

(五)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我市出台《关于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措施,加强扶持,强力推进。全年认定第四批市级精品特色园(场)65个,累计达到163个。山东恒仁工贸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滕州市东郭镇被评为国家产业强镇,市中区前良村被认定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峄城区创建成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市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9个,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9个,保护面积达113.5万亩,产量255.8万吨。枣庄黑盖猪成功列入国家地方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名录。冠宇牌杏鲍菇等3个品牌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四批知名企业产品品牌。全市共引进现代高效农业招商引资项目25个,到位资金9.1亿元,增长313%,外资实现零的突破。全市市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2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3个。2019年,全市设施蔬菜较快发展,高标准的蔬菜智能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的总个数同比增长7.5%;设施面积增长5.7%在此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设施食用菌和草莓产量快速增加。据统计,一季度食用菌产量达到3.0万吨,同比增长40.5%;草莓产量0.25万吨,同比增长44.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受阻,出现了饲料进场难、雏禽上市难、蔬菜进城难、农资下乡难、农业企业用工难等问题。特别是因疫情导致市场流通不畅,畜禽生产受到较大冲击。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将越来越小。

2、小麦生产问题仍需关注。一是由于部分地块播量较大,加之越冬期间气温偏高,全市有3.42万亩小麦出现旺长,增加后期倒伏减产隐患。二是部分麦苗出现冻害。部分地块由于玉米秸秆还田质量较差、小麦播种后没有采取镇压浇水措施,土壤暄松、漏温跑墒,在遭遇越冬期间低温寒流天气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温冻害,遭受冻害面积达0.5万亩。三是病虫害呈偏重发生趋势。受入冬以来全市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等因素影响,早春病虫草基数偏高,增加春季防治难度,给夏粮的丰产丰收带来了威胁。

3、生猪产能恢复困难较大。现阶段生猪养殖成本仍然较高,在扩大养殖规模方面,养殖户仍然持保守态度,为了降低养殖风险,减少了购进补栏方式,转向自繁自养模式。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疫情仍存在一定担心心理。尽管国家针对生猪养殖出台许多扶持鼓励政策,但政策落实到产能恢复,仍需一段时间,生猪总体出栏短缺局面仍将持续,生猪产能恢复面临较大困难。

4、现代农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市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特别是现代高效畜牧业、渔业占地面积多、税收贡献小、环保压力大。在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方面,我市普遍存在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品牌示范带动不强等问题。特别是“领军型”龙头企业较少、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不多、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

三、几点建议

1、加强疫情防控,抓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我市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低风险区域,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确保生产不断档、农时不耽误。一是全力推进涉农企业复工复产。及时调度产供销等各类涉农企业生产情况,对蔬菜基地、养殖场、屠宰企业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指导,确保顺利复工生产。二是加强麦田管理。针对我市小麦苗情特点,按照“控旺促弱、培育壮苗”的原则,因地制宜、因苗制宜,分类施策,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抓好防灾减灾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确保小麦安全生产。三是做好农技指导服务。通过网站、微信等信息手段,指导种植户做好温室大棚、拱棚设施管护,加强棚内作物肥水管理,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

2、加快恢复生猪产能,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生猪稳产保供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千方百计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一是持之以恒抓好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筑牢动物卫生安全防线,确保畜牧生产安全,降低生猪养殖风险。二是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合理调整存栏结构,配套完善设施设备,提升养殖和管理水平,积极创建美丽生态养殖场。三是抓好生猪养殖项目落地,推动建设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引导大型养猪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入股加盟、托管租赁等方式,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四是持续抓好良种引进示范推广,引进推广优良种猪,促进黑盖猪地方原种选育,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五是积极落实养猪扶持鼓励政策。对出栏量较大的养殖企业给予奖补,促进生猪产业发展、产能恢复。

3、加强创新引领,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提质增效。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马铃薯、石榴、长红枣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继续实施市级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培育农业“新六产”。三是坚持品牌发展。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品牌推介和保护力度,推进品牌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重点发展“滕州马铃薯”“刘村酥梨”“峄城石榴”“山亭火樱桃”“店子长红枣”“永安杏鲍菇”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四是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的合作组织,支持为农服务中心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发展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元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