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动能转换全面提速 --2019年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展望

作者: 来自: 时间:2020-03-30 10-27-39

201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聚焦“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突出抓好“六稳”,全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成效更加显著、基础更加坚实,全年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运行态势。

一、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一)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1、经济运行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生产总值1693.91亿元,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8.87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736.98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798.06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9.6:45.1:45.3,调整为9.4:43.5:47.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26亿元,增长0.4%,增幅居全省第1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8.7%,居全省第7位。全市常住人口393.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2.83万人,城镇化率59.2%,比上年提高0.32个百分点。

2、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304.15亿元。粮食丰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176.74万吨,增长2.8%;粮食单产416.76公斤/亩,增长2.1%;粮食播种面积424.09万亩,增长0.7%。家禽养殖增长较快,家禽出栏5427万只,增长10.5%。

3、工业生产企稳回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2%)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从行业增长面看,全市35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62.9%。从重点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6.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4.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1.6%。从产品产量看,冰乙酸产量增长29.8%,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增长24.1%,水泥产量增长9.6%,精甲醇产量增长5.7%。从工业用电量看,全市工业用电量105.6亿千瓦时,增长0.3%,增幅居全省第12位。

(二)动能转换全面提速,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1、经济新动能持续发力。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98亿元,腾龙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中科福德新能源、振兴超高功率电极材料(一期)等34个项目建成投产。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50家,网络零售额近100亿元,旅游消费总额25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通过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31亿元,新登记市场主体7.1万户。深化“一次办好”改革,高标准建成启用市民服务中心,全市54个市直部门共梳理“一次办好”事项983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和在线申办率达到99.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54个村开展“房地一体”登记试点;枣庄国家级高新区、滕州经济开发区、枣庄经济开发区基本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任务。

3、“双招双引”成果颇丰。成功举办枣庄智能制造暨创投发展大会,首次表彰35名“外来投资功勋企业家”。扎实推进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新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43人。启动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5个,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24个。招引单体投资过百亿元大项目实现突破,“双招双引”到位资金、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分别增长196%、111%。山东港口枣庄内陆港正式开港运营,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146.72亿元,增长38.3%,其中出口139.43亿元,增长40.8%。

4、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5件、政协提案363件,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2件,制定政府规章2件。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69件,市长热线办结率99.5%。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做好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更加浓厚。

(三)三大需求平稳增长,财税金融健康发展

1、有效需求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完成257.49亿元,增长5.6%。房屋施工面积2344.12万平方米,增长6.9%;房屋竣工面积441.31万平方米,增长18.4%。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439.72万平方米,增长3.6%;商品房销售额275.01亿元,增长20.5%。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4.9%,在稳投资方面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分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544.5%,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投资增长249.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78.3%,采矿业投资增长57.7%,金融业投资增长17.2%。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情况看,庄里水库、东江特大桥、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完工,下闸蓄水3700万方;十里泉电厂运煤专线迁建工程完成铺轨;枣庄机场完成军地协议签订;万年闸复线船闸试通航;枣木高速东延建成通车,京台高速扩建、枣菏高速、新台高速枣庄段等工程加快建设。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9%,居全省第12位。其中,城镇增长2.9%,乡村增长10.2%,乡村市场增长明显快于城镇。随着消费升级和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化健康和智能类消费逐渐成为居民生活消费的增长点。全市限额以上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0%;中西药品类增长26.7%;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32.3%;通讯器材类增长6.9%。对外贸易增长较快,全市进出口146.72亿元,增长38.3%,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出口139.43亿元,增长40.8%,增幅居全省第1位;进口7.3亿元,增长3.4%。

2、财税金融收入稳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7.26亿元,增长0.4%,增幅居全省第11位。其中,税收收入110.96亿元,增长3.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5.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67.14亿元,增长2.8%。全口径税收收入(不含海关代征)204.29亿元,增长9.6%,增幅居全省第1位。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97.58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57.78亿元,增长15.9%。

(四)城乡建设稳步提质,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1、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深入实施“四城同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新建改造城区道路39条,建成“生态街巷”125条,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3.2平方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2公里,新建改造供热燃气管网68公里,十里泉电厂向新城供热。启动实施“一河一路”重大工程,蟠龙河综合整治项目清表筑堤快速推进,世纪大道一标段快慢车道主体工程完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农村改厕2.7万户,3407个自然村(居)实现道路“户户通”;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创建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3个、示范村36个。

2、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启动“查治法责”集中行动和大气污染源“千人帮扶”行动,优良天数达到183天;完成253个村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全面推行“林长制”,完成造林绿化面积9万亩,新建提升绿色生态廊道300公里,修复破损山体2000亩,整治“大棚房”37宗。

3、民生保障持续加强。20件惠民实事完成年度目标,民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高。投入扶贫资金近2.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59个,覆盖贫困人口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55元提高到69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490元提高到520元。开工棚改安置房1.6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83个、农村危房改造407户。中心城区10所新建改扩建学校集中开工。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市医养康复中心建成启用,全国首座药典博物馆开馆,市文体中心正式开放。省交办10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扎实开展。

4、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91元,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030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747元,增长9.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2.03,比上年缩小0.06。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824元,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9791元,增长6.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0930元,增长8.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保因素影响加大。由于全市经济结构偏向于重工业,其主导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受环境保护的影响较大。尤其2019年9月下旬以来,大气重污染天数较多,依据《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19年修订)》,枣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多次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的公告,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受此影响,水泥、化工、采矿、建筑业、房地产等行业临时性限产、停产频数增加。

(二)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缺乏新的经济拉动增长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5.8%,比全省增幅(-8.4%)低7.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25%,二产投资下降31.5%,三产投资下降5.4%。工业新开工项目相对较少,经济缺乏发展动力,2019年,全市仅有5家新建投产企业纳统,普遍规模偏小,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

(三)消费外流现象普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托枣庄站和滕州站两大高铁站,为市民异地购物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徐州、济南等高铁沿线城市成为枣庄市民外出购物的首选目的地,本地实体店零售额份额向外市转移,导致总量下降明显;二是网上零售不断抢占传统商贸企业份额,卖家遍布全国乃至全球,本地有规模的网上零售企业较少,难以留住不断增加的网上零售份额。

三、2020年经济形势展望及建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发展放缓,中美经贸摩擦仍有不确定因素;国内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发展动能转换、污染防治攻坚、公共服务补短等任务繁重,面临的矛盾困难将更加艰巨。与此同时,更应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全市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支撑正在加速巩固,特别是,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为枣庄提供了难得机遇。要坚持用辩证思维看待形势发展变化,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集中精力办好枣庄自己的事。2020年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聚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抓好枣矿集团智慧矿山、腾达智能工厂、正凯高档纺纱智慧工厂、鑫迪智能家居工业4.0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争取培育一批“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完成40家企业股改,加快联泓新材料等企业上市步伐。每个优势产业重点培育12家品牌价值高、带动能力强、行业话语权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更多企业进入全省百强企业。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在组建产业集团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小弱散”,推动国有资本布局优化调整。支持泉兴集团等国有企业对外联合重组、优化股权结构、规范投资、做强主业,加快规模膨胀、效益提高。支持枣矿集团以煤为基、适度多元、内稳外拓,策划布局高端化工、高端新材料、高端矿山装备等产业项目,推动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持续推进“双招双引”项目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突出产业链招商,编制全市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引导,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同行业及其上下游的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突出“项目+基金”招商,发挥好各类产业基金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精心组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欧洲等招商活动,开展好境外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专题招商,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20个以上。有针对性地提升完善引才政策,深入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引才“海纳计划”、“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创新方式开展好“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高校行、城市行系列活动。发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集聚效应,搭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枣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来枣设立分支机构。挖掘乡情资源,鼓励枣庄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三)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投资领域,集中谋划、储备、开工、竣工一批有带动力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抓好总投资1800多亿元的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力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四)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刺激消费需求,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娱乐设施,支持万达、银座、贵诚等商业综合体引进优质品牌,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改造升级步行街区,发展“小店经济”,加快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市场。因地制宜规划夜间经济聚集区,高水平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鲁风运河”美食节等节会活动。强化市场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建材等重点领域,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