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情分析

枣庄市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作者: 来自: 时间:2017-12-15 00-00-00

制造业作为枣庄市的支柱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2016年枣庄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1319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93.8%;从业人员31.6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77.3%;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6.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一、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制造业主体地位日益凸显2016年枣庄市制造业涉及28个行业大类和121个行业中类,有高新技术企业268家,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27家,占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的比重为14.1%。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8.32亿元,同比增长1.5%。截止今年11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1322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4.7%。前11个月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2.9%,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6.9%;拉动总产值增长11.3%,拉动贡献率达81.7%。
传统行业仍占主导,格局变化不大今年前11个月全市制造业行业中26个行业总产值实现增长,行业增长面为92.9%。近年来,占比前五位的行业种类变化不大,按照比重由高到低依次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5大行业总产值占全部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5.5%、12.0%、8.7%、7.8%和6.3%
(三)骨干企业优势明显,新投产企业运行较好。近年来,全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尤其是随着联泓新材料、杰富意振兴化工等一批先进制造企业投产,推动全市制造业呈现出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新态势。今年前11个月总产值占比前20位的企业中,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能源有限公司、盛隆化工有限公司、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和枣庄杰富意振兴化工有限公司5家企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73.7%、64.9%、72.3%、23.0%和110.6%。
(四)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截止11月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396家,占制造业企业数量的30.0%,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4%;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2.3%,拉动制造业增长3.6个百分点,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拉动贡献率为28.2%。
(五)主要效益指标优化明显,企业亏损状况得到改善。今年1-10月全市规模制造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1.11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利税总额184.48亿元,同比增长6.0%。在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保持较好增长的同时,企业亏损状况逐步改善。10月末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亏损35户,同比减少12家,亏损企业亏损总额7.26亿元,同比减少2.30亿元。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枣庄制造业生产运行处于基本合理区间,但与先进地区比尚存一定差距,一些结构性矛盾和突出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先进制造业亟待提升。经过近几年较快发展,全市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初具规模,行业间发展不均衡成为制约全市制造业快速成长的重要因素,部分先进制造业发展缓慢。例如在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较小,三行业增加值合计占比仅为2.9%,行业间发展的不均衡在一定层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二)企业规模亟需膨胀,市场竞争能力偏弱。目前,全市制造业大多处在初级阶段,技术门槛低,掌握的核心技术少,加之企业单体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造成不良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从前10个月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看,过10亿元的企业仅12家,过5亿元不足10亿元的企业为27家,缺乏高科技龙头企业引领,企业亟待转型升级。
(三)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层次总体不高目前,枣庄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创新能力较弱;二是产业技术升级缓慢,过度依赖外部技术,缺乏核心技术;三是在价值链中分工位置较低,缺乏竞争优势,产品附加值率不高。
(四)转型竞争不断加剧,缺乏竞争优势。2016年,枣庄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第15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截止11月末,枣庄市制造企业中的87.1%属于私人控股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竞争力不够强,没有形成产业分工基础上的协作配套关系,不同企业之间没有形成差异化优势。从产品上看,重要产品仍然是水泥、煤化工、造纸、服装、机床、轮胎等,产品品种相对单一,产品的同质化、价格的同质化、服务的同质化问题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生存空间变窄。在2016年度山东省制造业百强企业评比中,枣庄市没有一家企业入围,和临沂、济宁、徐州等周边地市相比一方面没有突出优势却存在着明显竞争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转型方向雷同,在资源市场有限情况下,转型竞争不断加剧。
三、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
(一)坚持科技兴企,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一是继续提升传统制造业档次。瞄准产品的系列化、成套化、专业化方向,依靠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品,推动产品的换代升级。二是自主研发新设备。在改造提升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装备水平。
(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努力提高企业自身制造工业装备水平。引导和推动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强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对高端人才的引进。
(三)培育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大企业在制造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因此,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参与重点工程建设。
(四)全力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当前有不少企业发展困难,举步维艰,市场的倒逼机制充分显现,为企业兼并重组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要鼓励骨干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同时积极加强与世界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扩展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对企业的整合,实现产品质量、工艺、技术水平的互通有无,人员、资金、市场的高度融合,有利于市场开拓、品牌创建、资源节约以及效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