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前三季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作者:
来自:
时间:2015-11-02 00-00-00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决策部署,农村各业全面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畜牧生产整体趋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119.36亿元,增长3.7%,增幅环比提升0.1个百分点。
一、前三季度农业生产运行总体态势
前3季度,种植业实现增加值91.87亿元,同比增长3.9%;林业实现增加值1.35亿元,增长3.9%;牧业实现增加值19.64亿元,增长3.5%;渔业实现增加值2.90亿元,增长3.2%;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0亿元,增长4.3%。
(一)种植业生产平稳增长
1、秋粮生产呈现“三增”。据全面统计,今年我市秋粮播种面积为217万亩, 同比增长1.7 %;单产481公斤,增长0.9 %;秋粮总产量104.35万吨,增长2.6%。其中玉米面积188.3万亩, 增长2.0%;玉米单产489公斤,增长1.5%;玉米总产92.09万吨,增长3.5%。
今年我市玉米在播种期由于气温较高,有轻微旱情,有灌溉条件的地区通过及时灌溉补水,减轻了干旱可能对秋粮产量的不利影响。6月下旬的及时降雨,改善了土壤墒情,出苗整齐均匀,缺苗断垄和过稀现象较少,玉米植株较往年健壮。出苗后及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苗期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加之抢茬直播、机械精播、配方施肥等各项技术指导到位,确保了玉米生产的全程管控,降低了生产风险。玉米播种总体面积稳中有增,结构有所优化,播种质量提高,为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2、蔬菜产量290.6万吨。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6.4万亩、预计总产量290.6万吨。其中,叶菜类蔬菜34.1万吨、白菜类37.8万吨、葱蒜类37万吨、瓜菜类21万吨、茄果菜类35万吨、根茎类104.1万吨。今年马铃薯生产收益较好,前三季度全市马铃薯产量85.93万吨,占全部蔬菜产量的 29.6%。受早春温度偏低的影响,我市春季马铃薯上市时间有所推迟。部分早春马铃薯生长速度减缓,农户为获得较高售价,提前收获,产量有所下降。三膜拱棚马铃薯收购价在1.8-1.9元/斤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亩产在2000公斤左右,产值在7200-7600元左右,扣除成本3000元,每亩收益达4200-4600元左右。大田马铃薯行情较好,收购价在1.1元/斤左右,比去年大幅提升,亩产在3000-4000公斤,产值在7000-8000元左右,扣除成本2000元,每亩收益达5000-6000元左右。
3、玉米价格持续低迷。9月底,全市玉米收购价格为0.85元/斤左右,去年同期价格为1.1元/斤左右。从政策面上看,今年国家继续在东北、内蒙等地区实施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收购价格为1元/斤,较去年大幅下调10%以上,对玉米价格影响明显。从市场供应量上来看,去年东北地区玉米收购量大,近期新玉米大量上市,加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的大量入市,都会导致市场供应过剩,价格持续走软。从消耗需求来看,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需求很大,但近年来各大企业为降低成本,普遍选用价格低廉的进口玉米或者高粱等代替,并且饲料企业随用随采,需求低迷,近期,随着养殖行情变化,需求回升,但总体需求面仍不乐观。
(二)畜牧业生产有增有降
9月底,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01.17万头、10.51万头、117.73万只、2401.32万只,同比增幅分别为-1.8%、-1.6%、0.6%、1.1%;前3季度,猪、牛、羊、禽累计出栏123.60万头、5.39万头、152.76万只、4812.42万只,同比增幅分别为-1.7%、-4.0%、2.2%、1.7%。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肉类产量19.66万吨,同比下降1.2%;实现禽蛋产量8.73万吨,增长2.2%;实现奶类产量3.36万吨,下降1.2%。据全市畜牧效益监测资料显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生猪价格高位运行,生猪生产持续盈利。今年以来,由于我市生猪出栏持续偏低,生猪价格从二季度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价格持续上涨。由3月的11.4元/公斤,8月底涨至18.2元/公斤,涨幅为59.6%。 9月小幅回调,9月底价格为17.4元/公斤。猪粮比价8.35:1,远超过6:1的盈亏平衡点。目前,每出售一头100公斤的生猪,盈利在500元左右。
二是肉鸡养殖呈“箱体波动”,养殖利润微薄。今年以来,肉鸡养殖价格在5.8-7.8元/公斤之间波动,养殖户收益不稳,1-4月份,肉鸡价格大概在7.6-7.8元/公斤,5-6月份呈下降趋势,6月最低价格在5.8元/公斤左右,7-8月逐渐上升,最高达7.8元/公斤,9月再次下降至5.8元/公斤,据滕州市两个养殖户反映,在目前玉米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仅能维持微利,如管理不好甚至要亏损。
三是牛羊肉价格低位运行,养殖效益较低。9月底,我市牛羊肉价格在57元/公斤、58元/公斤左右,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5%、18%。
据峄城区吴林街道一户养殖户反映,9月底,育肥牛(以西门塔尔牛为例)出售价格在13元/斤,按每头1300斤,每头收入16900元,扣除平均成本15000元(其中小牛成本约1.15万元),每头收益2000元左右。另一养殖户反映,出售价格在12元/斤左右,基本不盈利。由于销售价格上下浮动,肉牛养殖基本徘徊在不盈利和微利之间。
据峄城区峨山镇一处湖羊(绵羊的一种)养殖厂反映,9月份,出栏价格在10元/斤左右,成本也要达到近9元,按每只出栏80-100斤计算,利润大概100元左右。据山亭区山城街道一养殖厂反映,目前山羊、绵羊出栏价格分别在11元/斤、8元/斤左右,总体收益维持在不亏损,也不盈利。
(三)林业全面推进、渔业持续回暖
2014年,我市成功通过国家森林城市验收,今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国家森林城市十大提升工程建设的意见》,全市上下以实施“十大提升工程”为总抓手,以生态绿色廊道建设为重点,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春季造林绿化等工作效果较好,“十大提升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造林合格面积17.97万亩,为省林业厅下达计划的119.8%。其中水系绿化4.47万亩、荒山造林6.00万亩、退耕还林还果2.19万亩、平原成片造林3.77万亩、农田林网折实0.51万亩、绿色通道1.03万亩。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采煤塌陷地和沿湖涝洼地等潜力资源,加快实施滕州、台儿庄优质鱼产业项目,加大标准化鱼塘开发力度,滕州市盛世红荷藕业有限公司完成1000亩标准化鱼塘开挖改造工作,峄城底阁镇完成池塘整理改造3000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开挖建设鱼塘1500亩,改建池塘4500亩,全市实现放养面积18.22万亩。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对外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已在江西、浙江、安微、四川等八省十市开发水域130万亩,投放网箱20000余只,可形成年产量6万吨的养殖规模,实现了“鱼头”在外的渔业发展格局,成为渔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全年农业生产形势预测
1、全年粮食产量预计增2.8%。全年粮食总产量预计可达 207.2万吨,增长2.8%;预计单产 472公斤,增长2.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8.6万亩,增0.7%。
2、棉花产量预计下降1.7%。我市棉花以零星种植为主,近几年稳定在5万亩左右,基本是自产自用。今年种植棉花5.14万亩,同比下降2.8%;产量0.48万吨,下降1.7%。由于种植棉花费工费时,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加之取消了种棉补贴等原因,限制了棉花面积的增加。
3、油料产量持平略增。全市油料种植面积33.4万亩,增0.1%;预计产量9.66万吨,增0.3%;单产289 公斤,增0.2%。
4、水果产量预计略增。预计全市园林水果可达26万吨,比去年略增。2014年末,我市实有果园面积24.4万亩,比上年增加1.2亩,主要是扩种了葡萄、桃子和石榴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近年来,我市农田水利设施投入逐年加大,但仍存在部分区域比较落后,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抗灾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局面仍不同程度存在。
2、农业比较效益仍然较低。受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农产品效益大幅度提升空间较小,增产不增收;今年粮食普遍丰收,受限于粮食企业库存高企和国外低价粮食的大量进口,今年主要粮食品种(小麦、玉米)收购价格因此全面走低,同时,种子、肥料等农资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略有上涨,农业用工工资和土地费用不断攀升,各项投入的持续增加,压缩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不利于有效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
3、畜牧生产问题集中。一是融资难、成本高。养殖业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对养殖企业放贷门槛高,70%以上受访户反映贷款难、利息高,养殖户多通过私人贷款、个人筹资等方式筹集资金,虽利息较高(年利率12%以上),但手续简单。二是行情波动,收益不稳。近年来,受国内供求影响,我市生猪、鸡蛋价格此起彼伏,“猪周期”、禽蛋价格“过山车”频繁出现,影响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如鸡蛋价格,去年最高近6元/斤,而今年上半年最低时不足3元/斤。三是畜牧业发展用地紧缺。目前一部分高标准、大规模、示范强的养殖企业想扩规模、提档次,然而由于目前土地供应管理严格,养殖用地政策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人才缺乏,制约经济发展。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大批年轻且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从农村流向了城市,农村中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二是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还有许多农村成长起来的老干部,文化偏低,缺乏引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干部,整天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精力难以集中到沟通、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上来,个别镇、村干部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 几点建议
(一)有效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切实保障农业生产收益。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生产抵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天气预测机制,做好防灾减灾,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损失;二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有效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着力构建科学的风险定价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夯实农业保险商业运作的市场基础;针对地方特色农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开展蔬菜、果木等保险业务,保障农业生产收益。
(二)控制生产成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对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出厂价和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流通环节的加价幅度。加大农资市场的物资调度,严控囤积居奇、变相涨价行为,保证农业生产所需的生产要素供应,维护农民利益。全面落实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农民转移性收入和工资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三)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要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避免市场风险。不断优化畜牧业养殖种类以及产品结构,保持养殖水平的基本稳定。同时要加强生猪、家禽市场的价格监控,加大保护价收购和养殖补贴力度,促使生猪、家禽价格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稳定养殖户的积极性,尽可能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对农民利益和城乡居民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四)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努力提高基层干部经济管理能力。采取集中培训、定期培训、个别培训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干部主动学习经济和管理相关知识,努力提高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自觉性和本领。重视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走出去”就是创造条件,让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的中青年农民,到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去工作学习;“请进来”就是引进农业专业人才。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毕业生走入农村,另一方面鼓励那些曾经“走出去”、现在学有所成、有一定资金积累,对市场有一定的洞察和分析能力的人回乡创业,依靠他们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