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市分析

2017年山亭区城镇化率探析

作者: 来自: 时间:2018-04-16 00-00-00

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提高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城镇化率提升将带来技术进步和效率改进,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强劲增长,也更容易实现包容和普惠的经济增长。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我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定位,加快完善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有力推动全区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一、基本情况

1、到2017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47.02万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17.82万人,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9%,增加6.64个百分点,增量比全省高5.08个百分点,增量比全市高4.7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位。

22017年,我区共有行政村居277个,其中划为城镇的村居47个,仅2017年一年,就有山城街道桃山头居委会、山城街道南岭社区居委会、山城街道柱子山村委会、山城街道南庄新区社区居民委员会等9个村居划为城镇,对我区城镇化率的增加打下了坚实基础。

3、我区城镇化进程所蕴含的经济增长动力将更大。与全省(60.58%)和全市城镇化率(57.32%)相比,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全省低22.68个百分点,比全市低19.42个百分点;在全市五区一市中,位居末位,低于倒数第二名峄城区(42.43%4.53个百分点和倒数第三名台儿庄区(44.53%6.6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我区城镇化率虽有差距,也意味着巨大的城镇化潜力,将为经济发展持续释放动能。

二、我区城镇化率提升所需支撑

1、城乡统筹发展更趋协调,形成山亭特色

2017年,全区铺设管网16.8公里,绿化治理20万平方米。创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3个、特色小镇2个。集中连片打造美丽乡村90个,新建农村“户户通”道路165公里,改造农村旱厕1.95万户,完成41个中心村电网升级,解决1.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创建国家级传统村落4个,省级传统村落20个、宜居村庄7个。完成网化示范县建设9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工程302公里,建成公交换乘站5处,开通调整公交线路12条,实现行政村公交客运全覆盖。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办好民生事业

新增城镇就业32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150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城乡特困人员保障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5070元。爱心守护“夕阳红”,新增养老床位300张;投资3.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新增学位11700个,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验收。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

3、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加强社会治理

依法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2家,取缔“土小”企业48家。蓝天白云天数达292天。关停、拆迁禁养区养殖场1424户。完成生态修复治理10处,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全民法治意识普遍增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群众合理诉求妥善解决。

三、以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1、规划引领,积极协调各方面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要通过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历史文脉传承,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坚持规划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2、开发区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紧密结合,促进产城融合、协调发展。开发区是工业化的抓手和新型城镇化推手,要注重解决开发区规模小、层次低、集聚效应差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开发区整体实力,打造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建立“园区开发+产业带动”企业导入融资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城镇土地开发。充分释放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最终达到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目标。

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强化精细化管理。在城镇化的模式上,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还要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内涵方面由“乡”变“城”的转变。因此,在农民“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解决社会保障缺口、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城市产业变化等一系列难题。作为我区要实现全区一体化执法与管理,因地制宜引入物业管理新模式,同时确保翔宇翼云中学、四十中西校、实验三小、区职业中专等如期投入使用,完善文体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更加注重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为农民工落户城镇提供支持,稳步推进“人”的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