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市动态

运河古城建设和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作者: 来自: 时间:2010-07-08 00-00-00

台儿庄古城拥有千年运河上完整的遗产体系,被誉为活着的运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古迹和传统建筑,这是历史留给台儿庄人民的宝贵财富。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能否实现古城安全建设和部分景区安全顺利地进行试运营是关系我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近期,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区建设局、旅游局、卫生局、药监局、交通局、气象局、消防大队等有关部门深入古城ABC区建设现场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和深入细致的座谈调研,掌握了大量翔实情况,为古城建设和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

一、古城建设及安全现状

1 建设现状

台儿庄运河古城总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一期核心区规划面积75.8公顷(水域面积16.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42.6公顷,道路用地11.72公顷,绿地广场用地4.67公顷),规划确定了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

目前,A区规划占地面积4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216平方米,水域面积1930平方米,主街道长386,宽612,建有管理大院、参将署、天后宫、万家大院、税史博物馆、赵家大院、吴家票号、京派酒楼、苏杭茶楼、驿站、私塾、鲁南民居、闽南民居、临水商铺、古玩街等19组建筑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已基本竣工,进入配套设施施工和房屋装修阶段。建筑结构除闽南民居外,大多为木质结构。共有66个经营工商户,经营范围包括酒吧、咖啡屋、餐馆商店、旅游商品专卖店、枣庄特产装卖点、万家大院、吴家票号、临水商铺、徽派小商品市场、徽派古玩街、茶庄等。B区建筑面积12000万平方米,在建设中有2家土建施工企业,4个项目部,二级以上资质,配备安全员4名,主体框架正在建设中。C区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10家建设施工企业,11个项目部,古建二级以上资质,配备安全员11名,正在建设中,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

古城目前共配备游船3只,游船工尚未经过专业培训。古城建筑工地共有电工19人(其中A4人、B4人、C11人),焊工50人(其中A10人、B10人、C30人),部分持证上岗。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施工设备12台(其中A4台、B2台、C6台)。古城A区开城后,一天最多可以承接游客5000人。

2 安全制度、设施、人员配备情况

古城管委会成立了古城治安领导小组和派出所,组建了古城联防队,制定了《台儿庄古城治安管理制度》、《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古城消防应急预案》、《古城装修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

将古城A区划分为8个安全监管责任片区,分解到每个片区和个人,B区、C区等其他正在建设中的功能区安全监管责任分解到各项目单位。

A区购买了20组共40个小型消防器材,3台手抬机动泵,配备灭火器78个(其中A40个、B12个、C26个)。从区消防大队抽调配备了一辆消防车,购置了救生圈、打捞竹竿等器械,配备了2名消防队员,正在招聘10名专业消防人员,古城专用消防车和摩托车正在采购中。视频监控系统正在安装,聘请了4名电工专门负责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于314组织了26人参加的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应急演练。

台儿庄年雷击天数在40天左右,古城地下水位较高,且周围比较空旷,雷电活动较为频繁,属于雷击多发区。A区两层以上建筑安装了避雷带,避雷带保护面积达80%, 直击雷防范措施基本到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古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点多、面广,很多地方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城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不健全、不专业,尚不能满足古城发展的需要。虽然成立了消防领导小组和古城派出所和联防队,但没有专职的救生、救护人员,各岗位人员安全职责不明确,从管理机构到经营业户没有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二是古城建设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伴随着游客参观,比较混乱,文明施工状况较差。临时用电线路随意敷设,个别电缆、电线老化,规格不符合要求,无漏电保护器装置。桥下景观灯缺乏防水措施。少数施工单位在施工期间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些施工人员没有佩戴安全帽,缺少安全警示标志,灭火器等安全设备设置不明显,可燃物(如废弃的锯末、油漆等)随意堆放。一些沿河、临水地段缺乏护栏。

三是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未达到100%。在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电工、焊工人员和铲车、推土机、挖掘机驾驶员及游船工等存在无证上岗作业。运河古城经营业户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演习,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四是古城A区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对外道路通达性较差,增加了应急救援难度。从建筑材料及结构来看,除东南部的闽南民居外,多为砖木结构,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耐火等级差,而且为了突出古建筑的风格,单体建筑物的间距较小。古玩街、拐角楼等建筑的街道较窄,对外通达性较差,消防车无法靠近。街道之间又被水域分隔,中间架设了拱形桥,消防车无法通行。房屋建设是仿古建筑,不能安装现代化的消防管线装置,给今后的防、灭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五是防雷措施不到位。古城建设没有进行防雷安全评估,弱电和信号入户方面没有采取防雷措施。A区仅两层以上建筑物安装避雷带,且安装不规范,防雷电感应措施薄弱。

六是一些经营点、从业人员未办理食品卫生从业资格证、卫生健康证,A区现场未设立急救点。

三、建议

1、设立专门安全监管机构,配齐专业救护人员。在古城管委会下设专门的安监管理机构(如安全生产监察中队),配备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安全、水上救生等专业人员,对救援器械做到孰知熟会。制定切合实际的公众聚集场所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进一步加强古城公安派出所力量,保障建设工程顺利安全。

2、严格执行古城建设的安全三同时制度。在BC区建设中,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登高作业、用火、用电、用气等严格管理,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对沿河地段尽量加装护栏,根据设计实在不能加装护栏的,也要栽种花草等隔离带,同时,要安装与景区相协调的警示标识。

3、加强防雷设施配备。在古城至高点安装避雷设施,对木结构为主的建筑,在顶部都加装规范的防雷器材保护,在每一配电箱处安装防范雷电感应的避雷器,各入户通信接口加装防雷保安器,防止感应雷击。

4、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对进入古城工作的各类人员要建立管理台帐,特别是电工、焊工、铲车、推土机、挖掘机驾驶员及游船司机等特殊岗位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对进入古城经营的商户要建立管理台帐,对其经营的范围、商品数量、雇佣人员、产品危险等级等进行登记。加强经营业户的食品卫生证件的管理,经营的食品要确保安全卫生,让游客吃的放心、安全。

5、加快古城的循环水系统的建设进度,完善古城给排水系统,确保古城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