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通知

市委书记陈伟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 来自: 时间:2012-01-16 00-00-00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我讲一个问题,就是建设“幸福新枣庄”。

一、什么是“幸福新枣庄”

在建市50周年庆祝大会上,我们提出要建设“幸福新枣庄”。这既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总目标,也是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统领。

(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很难说出准确的答案。归纳起来至少有三个层面:从心理学来说,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从社会学来说,幸福不仅与个人有关,还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密切相关。从哲学来说,幸福是相对的、辩证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变。尽管有不同观点、各种争论,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大家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是终极性、永恒性的。我认为,幸福最简单地表述就是“满足+希望”。幸福是现在的一种状态,既包含对过去的满足,也体现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二)什么是“幸福新枣庄”?

“幸福新枣庄”,就是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不断满足枣庄人追求幸福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来讲,“幸福新枣庄”的内涵主要包括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五个方面:

第一,富庶。富庶是幸福的基石。建设富庶之乡,就是让两个“钱袋子”鼓起来。一是财政的“钱袋子”。财政有了钱,才可以改善民生,可以搞基础设施建设,也包括涨工资。二是老百姓的“钱袋子”。老百姓有了钱,才能过上更加富足殷实的生活。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跨越发展,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跃居山东省中上游,跻身淮海经济区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力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总量再造一个枣庄。

第二,宜居。宜居是幸福生活的基本要求。建设宜居城市,就是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交通更加便捷、环境更加优美。枣庄的老百姓,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能够住上舒适的房子,睡个安稳觉;坐上公交不挤不吵,开车出门顺顺畅畅;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经常看到蓝天白云、明月繁星;外地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未来五年,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0%,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超过180天,森林覆盖率达到36%,万人拥有公交车10标台,BRT覆盖各城区,形成中心城区“半小时生活圈”,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

第三,文化。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钢筋混凝土堆积的只是建筑,只有注入文化的内涵,城市才会有品位,市民才会有自豪感和归属感。建设文化名城,就是要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城市,共建枣庄人民的精神家园。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每个城区都有图书馆、影剧院,每个镇街都有文化广场,每个村居都有文体设施;周周有活动,节日有晚会;枣庄成为文化创意人才云集的地方,台儿庄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江北水乡·运河古城”的城市名片叫响全国、走向世界,让枣庄人为之热爱、自豪,令外地人为之尊敬、向往。未来五年,形成较为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创建全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枣庄人更加文明、更加包容、更加自信。

第四,活力。活力是城市发展的希望。一个城市如果不能让人的才能和潜力充分发挥,就不能称为幸福城市。建设活力高地,就是要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浓厚氛围,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让创业的人生梦想变成现实;鼓励创新、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让干事创业的干部脱颖而出,让敢于创新的人才聚集涌现,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创优争先成为自觉行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立足岗位争上游、创一流,各级各部门勇于夺标、创城、争名次、出经验;创造的软环境更加优质,提供的服务更加贴心,让枣庄成为投资兴业的乐土,让每一个投资者都能找到商机。通过创业、创新、创优、创造,让“甘吃天下苦、敢为天下先”蔚然成风,枣庄人在发展中充满信心和盼头,外地人在变化中感受到生机与朝气。未来五年,万人个体工商户数达到5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例提高到17%,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力争5家企业上市,新增5家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5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

第五,安康。平安、健康是老百姓最大的心愿,与群众的福祉最为密切。建设安康家园,就是让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小病就近看、大病治得起,人人享有高标准的公共卫生服务;便民体育场所、设施遍布城乡,群众性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成为时尚。老百姓走在夜路上,感到安全、踏实;遇到纠纷麻烦时,能够找到说理的地方。未来五年,要力争让人均寿命提高一岁,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达到41.2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及养老保险、新农合、新农保、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每年都有新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提出把富庶之乡、宜居城市、文化名城、活力高地、安康家园作为建设“幸福新枣庄”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涵盖了现阶段枣庄人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三)怎样理解“幸福新枣庄”?

第一,“幸福新枣庄”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建设“幸福新枣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不是简单地抓经济、抓民生,也不仅仅是关注目前的经济社会客观发展指标,而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主观感受和客观因素相统一。

第二,“幸福新枣庄”是城市转型的终极目标。“幸福新枣庄”是任务、目的,相当于“过河”;城市转型是手段,相当于“桥”和“船”。要通过“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实现“幸福新枣庄”的目标。以发展煤化工为突破口的产业转型战役,主要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夯实物质基础;以发展文化旅游为突破口的服务业战役,主要是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促进就业富民;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的城市建设战役,主要是解决民生怎么保的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改善民生。这“三大战役”向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进,也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与枣庄实际的有机结合,又体现了发展路径与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

二、为什么要建设“幸福新枣庄”

(一)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建设“幸福新枣庄”。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执政要让人民幸福。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转型、城市发展,就是要满足人的幸福追求,提高人的幸福感,建设幸福城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内容都体现了党对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最终目的都是要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特别是我市通过新一轮城市转型评估验收,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我们用五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实现资源枯竭城市成功转型,这也是资源枯竭城市贯彻党的宗旨要求的具体体现。

(二)人民群众期盼我们建设“幸福新枣庄”。

第一,城市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几年,我们积极实施“一个战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性胜利。预计2011年,全市GDP突破1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1184元,这些都为建设“幸福新枣庄”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二,我们拥有发展的新优势。一是政策优势。目前是枣庄争取“特区”政策最多的时期。在城市转型方面,继续享受新一轮转型政策资金扶持;在一产方面,我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在二产方面,正在积极建设16平方公里的城市转型产业示范园,土地利用规划已调整到位;在三产方面,已批准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今年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生态休闲度假区;在城市建设方面,新城建设、棚户区改造为加快城市建设创造了巨大空间。二是交通优势。我市拥有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京杭运河、104国道和206国道,枣临铁路、枣临高速公路今年将建成通车,正在积极争取支线机场,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九大通道”。三是基础支撑优势。像庄里水库、十电60万千瓦机组、枣庄职业学院等项目,为城市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队伍优势。经过这几年的转型实践,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第三,人民群众更加渴望再创辉煌。枣庄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创造过很多辉煌。目前,全市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人民群众更加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更加追求体面、尊严和公平正义。特别是我们刚刚召开的建市50周年庆祝大会,鼓舞了士气,凝聚了力量,振奋了精神,很多老领导都对枣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站在新的起点上,干部群众对城市发展的信心,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涨;全市人民再创辉煌的期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

可以说,枣庄这几年就像“飞机”在跑道上加速,现在已经到了拉杆而起的阶段。只要我们把握得好,把操作杆拉准了,枣庄这架“飞机”就能起飞,发展就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就要思考枣庄这架“飞机”向哪里飞的问题,必须有一个清晰的航标,这个航标就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现在如果不启动“幸福新枣庄”建设,就将错过历史性的机遇。

三、怎样建设“幸福新枣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强调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建设“幸福新枣庄”,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关键要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大项目、改革创新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一致的、统一的,是“一个战略、三大战役”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做好我市今年经济工作的着力点。

(一)关于新型城镇化问题。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对我们来讲,是中心城区、副中心城、卫星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第一,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

首先,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能够促进工业化,是工业化的“加速器”;工业化能够拉动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发动机”。我市城镇化率为50.1%,工业化率为59.2%,城镇化率低于工业化率9.1个百分点,而全国平均滞后5个百分点,这说明城镇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工业化的瓶颈。抓新型城镇化,能够推动工业发展。一是能够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二是能够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工业提供充足的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支撑。三是能够为工业发展腾出广阔的用地空间。同时,产业发展形成的工业园区,能够形成新的城区,形成产城互动的良性循环。

其次,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农业现代化和统筹城乡。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城镇化率越高,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农民越多。目前,我市人均耕地0.73亩,城镇化率每提高2个百分点,就有6万亩土地可以用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新型城镇化,让进入城镇的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城乡统筹。

再次,抓新型城镇化,就是抓扩大内需。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是最大的内需。据测算,将一名农民变为市民大约带动投资25万元。也就是说,我市城镇化率每提高2个百分点,将带动8万人进城,新增投资200亿元,增加消费6.52亿元,带动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1.54个百分点,创造2.6万个就业岗位。

第二,怎样加快新型城镇化?

当前,我市城镇化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是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够,成为制约全市发展的最大短板。二是新老城的管理体制不顺,城市管理权限下放不彻底,“三区合一”问题没有解决。三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严重不足。

解决以上问题,一要科学编制规划,实现城镇体系规划全覆盖、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小城镇和农村发展总体规划全覆盖。要把中心城区做大,增强带动力;副中心城和卫星城做强,增强吸纳力;小城镇做优,增强承载力。二要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按照“老城做新、新城做靓、同城化发展”的要求,统筹理顺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形成城市发展整体合力。老城关键要“放”,把城市管理权限彻底下放,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新城关键要“合”,按照“统一规划、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要求,加快推进“三区合一”。新城区要强化行政文化商务中心的功能,高新区要回归产业定位,薛城区要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总体形成“大新城”的概念。三要加快副中心城、卫星城建设。滕州要壮大城区规模,增强集聚功能;台儿庄要围绕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把“旅游城市”变“城市旅游”;山亭要围绕鲁南欧情山城的定位,建设生态休闲家园。四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抓住我市列为国家农业改革示范区的机遇,继续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扶持土地合作社在规模经营基础上,向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流通等方面延伸,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解决小城镇建设动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农民就近过上城里人生活。五要搞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是简单地建楼房,把农民搬上楼、圈起来;而要搞好社区服务配套,让农民生活舒适;更要坚持以农为本,与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特点结合起来。

(二)关于大项目建设问题。

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外需衰退不可逆转;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工业效益下滑。这种形势下,项目建设搞“千军万马”是不可行的,必须突出重点,练好内功。大项目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无论是抓一二三产,还是发展大企业、大产业、大园区;无论是加快城市建设,还是改善民生,最终都要落到大项目上。

首先,要看到成绩。这几年,我们在大项目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煤化工方面,连续三年引进了新奥、韩国SK、联想3个过百亿元的项目。文化旅游方面,建设了台儿庄古城、温泉小镇、汉诺庄园等项目。特别是台儿庄古城,是枣庄人民长期受益的项目,是枣庄人的骄傲,是子孙后代永远的财富。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个品牌,支持古城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山东、中国、世界的古城。服务业方面,新建了枣庄老街、伦达商贸城、二手车市场等项目。城市建设方面,开工了市民中心、高铁站前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全市过10亿元的棚户区改造及房地产项目达到25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谋划实施了庄里水库、枣临高速、枣临铁路、BRT等项目。民生方面,新建了枣庄职业学院、枣矿总医院、市中医院等项目。

其次,要突出重点。上大项目不能平均用力,而是要有针对性,学会“针灸”,找准“穴位”。在抓好100个转型项目的同时,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农业方面,要发挥火樱桃、石榴、长红枣等特色农业优势,新上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二是工业方面,要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发展,努力新上一批大项目。像机械制造,泉兴集团控股鲁机,只是迈出第一步,下步要推进与国内外机床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像锂电产业,争创国家级锂电池产业基地、国家级锂电池检验检测中心,争取上电动整车项目。像橡胶产业,依托八一赛轮、丰源轮胎,与国内外大集团合作,把项目做大。像纺织产业,积极推动纺织企业在“退城进园”中引进大项目。像医药产业,规划建设三九药业工业园,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药业生产基地。三是服务业方面,杏花村市场、二手车市场、果品批发市场已有一定规模,要瞄准国内一流,加快专业市场群升级换代。推动铁水联运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依托台儿庄古城、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级非遗博览园,引进建设影视基地、健康养生岛、休闲渔业岛等大项目。四是基础设施方面,今年开工建设庄里水库、城市交通枢纽总站,积极争取支线机场。

第三,要找到办法。一是招商引资,积极开展定点招商、专业招商。二是招商注资,膨胀企业规模。三是盘活企业。一些国有企业有土地、有厂房、有熟练工人,这些都是引进大项目的有利条件。四是搭建平台,发挥国有企业的战略平台作用引进大项目。五是企业上市,争取今年实现突破。六是创新机制。实施“工业振兴计划”,谋划一批大项目。每个项目成立一个工作组,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一抓到底。各级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未来五年,各区(市)、高新区及市直相关产业部门都要在二三产业方面,新上至少123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

(三)关于改革创新问题。

城市转型已逐步到了“深水区”,越来越触及到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都需要改革创新来解决。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启动市南工业区改造。二要推动“三区合一”,为“大新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三要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利益分成机制,发展“飞地经济”。四要抓住国家结构性减税的政策机遇,实施小微企业发展计划。

未来五年,是城市转型的攻坚期、决胜期,也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关键期。目前,我市大多数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要实现赶超,我们要在未来五年时间内跑平时六七年的“路”、干平时六七年的活。枣庄要有后来居上之势,需有非同寻常之举。一是思路决定出路。关键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幸福新枣庄”建设。二是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用更高的标杆、更严的标准干事创业。三是软环境就是硬实力。只有不断优化我们的软环境,才能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四是责任胜于能力。要增强责任意识,一心一意谋发展,夙兴夜寐抓落实。

建设“幸福新枣庄”,是一个长期、动态、永无止境的过程。各级要把建设“幸福新枣庄”作为经济工作的灵魂,作为未来枣庄发展的统领,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攀登,不懈奋斗,努力让枣庄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