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通知

让统计走近百姓生活

作者: 来自: 时间:2009-05-08 00-00-00

 2009.05.08 09:54:37

 

 

  统计无时无处不在

 

  对于统计的定位。我们生活的这个物质世界,任何事物都有数量特征,量变决定质变,所以统计工作不仅渗透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渗透到物质世界的各个角落。统计界的一位前辈讲过,历史是流动的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静止的历史。就是到了大同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可能没有阶级政党,没有军队警察,但只要有人类存在,统计是一定会和人类社会相伴永远的。用朱老总(朱德,记者注)话说,统计是万岁的事业。对于统计工作与百姓生活的关系。一方面,统计数据来源于社会,应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统计数据越来越和百姓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并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统计数据既然反映百姓的生活,就要更好地为百姓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统计工作也需要百姓的大力配合。一直以来,统计工作更多地强调为领导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因而在面向公众宣传统计方面做得还不够。这既表现在面向公众的讲解说明太少,又表现在宣传方式的刻板教条、不够人性化等方面。想想看/要是您家附近医院提供华语服务有多好/参与人口普查/公元2000年人口普查的结果将为华人社区所需的服务/提供有力资讯/为了您和下一代请不要让它空白。这是美国洛杉矶一个华人社区张贴的人口普查宣传广告,它可能不琅琅上口,也不够工整,但是针对普查对象来说,你最关注的那个生活会由于这种普查能够有所改善。这对我们的统计宣传工作是有所借鉴的。

 

  百姓关注的几个统计指标

 

  居者有其屋是每个人的梦想。两年前,人民网的一篇文章谁能告诉百姓实话,北京房价到底涨了多少?,把统计部门的房屋销售价格统计工作推到了公众面前。从20057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要读懂统计数据背后的含义,首先要知晓几个名词: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新建住房价格指数、90平方米住房价格指数,二手住房价格指数,等等。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制度要求,各地统计部门对房屋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并编制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具体统计方法是在辖区内开展抽样调查,调查有经营活动的各种经济类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屋经纪公司及物业管理公司。调查企业经营项目的房屋销售价格及数量、金额等指标,重点考察同类户型的基期和报告期的价格变动,以此来代表该项目的价格变动趋势,保证价格的同质可比。调查特点是覆盖面广,代表性强,同质可比。我们计算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并通过北京统计信息网按月发布。统计部门发布数据,从来没有简单地说房价上涨了,还是房价下降了,而是始终坚持用全国统一制度统计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来告诉公众。判断房市走势,除了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还应该看销售量、区域分布,房屋类型等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房价不计入CPI,是公众对CPI质疑的另一个焦点。对此,提出或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没有从理论和操作层面对CPI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房价计入CPI”,理论上说不通,操作上不可行。市统计局高级统计师沈道坦解释说:一是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在于其口径范围的统一、规范和可比,如果因为国情不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随意颠覆一个国际范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内公认的统计指标,指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二是发达国家很多人买房也是自己居住,将住房作为投资,其实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投资。因为住房是一种不动产,不仅可以长期消费,而且可以保值增值。三是如果把购房作为即期消费纳入CPI,房价的比重将占主导地位,其权重无疑会大到淹没食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结果必然还要把食品价格和房价分别列出、单独观察。四是坚持把房价计入CPI,是为了全面反映价格的变化呢,还是给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如果是前者,我们有反映即期消费的CPI,有反映长期消费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体系,一起分析就是了;如果是后者,银行加息也好,采取其它宏观调控措施也罢,两个指数体系更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而无论是哪一个目的,包含房价的CPI只能掩盖很多实际情况,影响乃至误导决策走向。

 

  自去年5月份以来,从肉禽蛋奶到水电煤气,涨价声不绝于耳。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表现在统计指标上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在CPI核算中,一个重要的名词是代表规格品。对做统计工作的人来说,商品成千上万,比如猪肉按部位不同分为通脊、五花肉、前臀尖、后臀尖等等,我们不能笼而统之地都叫猪肉,因为价格不具备可比性。极而言之,猪头和猪蹄是不可以直接对比的。对不同分类的商品实现同质可比,就要引入代表规格品的概念。国家统计局方法制度规定,居民消费价格调查包括8个大类,263个基本分类,700余种代表规格品。中国CPI代表规格品是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定义的,并公开发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官方网站上,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调整,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增加了定基的指数,如增加了汽车、汽油、移动电话、电脑、家庭服务费、电话月租费、上网费、物业管理费等。

 

  关于城乡居民收支统计,采取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分别从城镇和农村分别抽取100户和630户居民家庭,对住户的家庭基本情况,住房情况,劳动就业,收支情况等进行调查。采用每天记录收支流水账的方式进行日记账调查,按月收取账本进行数据录入、汇总。

 

  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也是各界争议比较多的一个统计指标。要详细了解职工平均工资的统计方法、口径、范围及发布方式、发布内容。对于一些质疑的声音,他指出:数据的发布与数据的使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因为使用上的问题,而随意改变指标的口径范围。指标是一个中性的指标,不能因为使用数据不合理而迁怒于这个指标,甚至否定指标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根据决策者的不同决策,或者说根据不同决策者的不同考量,不停地颠覆国际范围内公认的指标解释。统计部门应该适时发布平均工资及更详细的分组数据,但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却是另外的事情。诸如确定工资水平和标准,开展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障,进行工伤和事故赔偿等等,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参考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

 

  绿色GDP曾经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手册》(简称SEEA),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简称EDP)的概念,但不论是SEEA,还是EDP,都不能直接译成绿色GDP”。目前国内对其解释是绿色GDP核算是在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扣除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的代价后的最终成果。其次,环境损失不能准确计算并扣除。GDP计算的是增量,绿色GDP要扣除的损失是一种存量,如何对现存的空气森林、江河海洋进行估价?即便估出一个价值,当一年一年减少到最初预计值时,自然界将是怎样的状态?GDP衡量生产力水平是世界公认的标准,如果讲扣除,把一年的GDP全扣除掉,能够让江河湖泊回到它一年前的生态状态吗?第三,还有其他应该扣减的项目吗,比如人力成本。按照扣除的原理,如果死亡致残的人员增加了,生命无价,又该扣多少合适呢?第四,计算这个指标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计算准确的经济总量还是给世人一个警示,把世界各国公认的GDP进行了这种扣除之后,这个总量面目全非,和谁都不能比较。如果是为了警示,方法实际很多,不必采取这样劳民伤财又不科学的做法。第五,绿色GDP的争论与政绩观无关。关于GDP我们一直在分地区进行考核,如果能够并需要考核,地方是抵制不了的。就像最近两年开展的节能降耗考核,任何地方都是抵制不了的。当然,GDP肯定有缺陷,但作为一个指标,它能反映一定的问题,也只能反映一定的问题。

    

  统计的责任和使命

 

  按照统计主体,统计分两类,官方统计和非官方统计,都有其存在价值,但并不是互相验证,而是互相补充。

 

  官方统计在统计大格局占有重要地位,在国际统计学会(ISI)里,官方统计学会属于重要的一级分会,这是极个别按照统计主体而不是按照统计学科分类的分会,其旗帜下还有诸多如区域与城市统计协会这样的二级分会。官方统计的范围,也就是政府职能涉及的范围。市场调节也好,自由经济也罢,政府都要掌握基本的国情国力。所以许多国家对官方统计都是非常重视的,一是设立了相应的机构,配备了必要的人员;二是在经费上予以保障,统计部门的经费要经过议会审定,按时拨付;三是给予行政和法律的支持。

 

  所谓非官方统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利用一些官方统计数据、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和微观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如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开展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评价分析;二是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的各种民意调查,如盖洛普公司、零点公司等。非官方统计与官方统计作用性质不同,彼此是一种互为补充的关系,而并非是一种相互验证的重复统计。

 

  很多人对统计数据颇有微词,但即使是一些领导、专家、代表、委员,对履行统计义务也是退避三舍,能推就推。希望能有多一些专家学者、代表委员,有正义感的社会各界人士,愿意到官方统计机构挂职或兼职,当领导,当顾问,当卧底都行,当填表人,记账户,电话访问员更好!

 

  我们各个部门、各行各业、百姓民众中都应该普及统计知识。生活当中没有什么事情与统计数据无关,数据首先是客观现实的写照和反映,数据取之于民,取之于社会,应该为百姓服务,应该回馈于社会。通过数据认识我们身边的一切,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而不是让那许多许多数据只待在生产者的计算机里,或是领导的办公桌上,或者专家学者的课题报告、学术论文中。倘哪位专家学者、同仁同行以统计科学指导统计工作,在为百姓的生活服务方面不断有所作为和贡献,就真应该发诺贝尔奖或是联合国特别贡献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