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件通知

李晓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挑战和机遇>

作者: 来自: 时间:2009-03-17 00-00-00

李晓超同志简历

李晓超,男,196212月出生于安徽,1984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数学系,198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获经济学硕士,随后进国家统计局参加工作,先后在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工作,历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副主任)、司长(主任),现任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高级统计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宏观经济、世界经济和中国人口就业。十多年来,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文摘》、《财贸经济》及《金融研究》等报刊上发表了有关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文章近200篇,主编或参与编写了近10部专著。起草或主持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上报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报告近百篇,起草或主持起草的世界经济形势报告多次被中央有关部门编发,参加了三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组织了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劳动力调查。浙江大学和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兼职教授(2005年起)。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比较项目执行董事会执董(2002年至2005年)、中国国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046月至20056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机遇和挑战

——在枣庄市政府举办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讲坛”上讲话

200891

今天,我想讲三个问题,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机遇和挑战,二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问题及政策取向,三是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当前经济发展中值得研究或关注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一、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机遇和挑战

特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基本事实没有改变,仍处于中低收入国家行列,同时还表现出独有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508亿美元,占世界比重由上年的5.5%上升到6.0%,与第三位的德国仅差713亿美元。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2461美元,在统计的181个国家和地区中居106位,仍为中下收入国家,与最高收入国家卢森堡104673美元比较,相差近42倍。

(二)发展不平衡性还比较突出。2007年东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006元,中部地区14704元,西部地区13099元,东北三省21528元,其中最高的上海65347元,相当于最低的贵州6835元的9.6倍。

(三)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2007年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6.8%。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为69.7%2005年英国56.1%,印度43.6%,韩国85.3%,俄罗斯53.3%。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17607亿美元,占世界比重7.2%;美国29569亿美元,占比12.1%;德国20225亿美元,占比8.3%;日本12246亿美元,占比5.0%

(四)工业化水平仍还不高。200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为43.0%,而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这一比重都比较低,2005年美国制造业占比为14.4%,英国13.0%,日本20.2%,韩国28.4%

(五)城市化仍还比较低。2007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达44.9%,但2006年世界平均水平49.2%,美国81.1%,德国75.3%,俄罗斯72.9%,巴西84.7%

(六)资源承受的负担较重。我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41人,世界平均为50人,美国为33人;2003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1公顷,世界平均为0.22公顷;2005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为2156立方米,世界平均为6794立方米。

(七)世界经济正发生深刻而深远的变化。世界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相互影响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生问题如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就会波及到整个世界经济;影响世界经济的力量在趋于多元化,过去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影响份量较大,目前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金砖四国”的影响明显加大;资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比以前更为明显,未来一个时期世界经济仍存在着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和可能,形成了对资源的较大需求。

挑战:

(一)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在扩大。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应对国际影响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经济领域中不仅要应对贸易变化的影响,还要应对资本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中不仅要应对文化的影响,还要应对安全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世界经济和社会变化在加快,自然也提高了应对的速度。

(二)国内就业压力仍比较大。上世纪80年代至90代是我国人口出生的高峰期,年平均自然增长率达两位数以上,目前正是这一年龄段人口就业的高峰,就业压力较大。

(三)影响经济社会的因素多且易变。国际因素,近期主要表现在石油、粮食等价格的大幅上涨,世界经济增速的减缓;国内的经济因素,房地产的影响在加大,居民的大宗商品消费影响在加大;国内的社会因素,社会的稳定和安全,社会公众的预期。

(四)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大。东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面临着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竞争加剧的阶段,升级换代面临着挑战;多年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对消费的进一步升级换代,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地区间产业转移存在着需要和可能,但积聚效应还未形成。

(五)体制机制还有很多不适应的方面。部分领域、部分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市场调节的作用还不充分;垄断行业比例还比较高,竞争还不够充分;具有行政特点的管理成份还不少,微观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机遇:

(一)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经验以及建立的体制机制。30年来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7%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工农业基础已大大加强,粮食总产和单产明显提高,现代工业基础初步形成;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形成了较强的交通、通讯网络,分工、互补的经济发展区域逐步形成;以市场经济为方向的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管理调控经济的手段得以丰富和完善。

(二)和平和发展仍为世界主题的国际环境未变。尽管整个世界并不十分平静,但和平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明显差距,表明我国整体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地区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表明眼下一些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四)城乡一体化的条件逐步成熟。城乡一体化过去对我国经济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预期未来仍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城乡一体化会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快速增长,而且城乡一体化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正在逐步成熟。

(五)产业地区转移、升级优化动力正在积聚。过去30年沿海地区很大程度借助国际产业转移的潮流,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随着沿海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沿海地区存在着产业优化升级、向内陆地区转移部分产业的愿望,内陆地区又有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要求。

(六)发展正处于乘势而上的阶段。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中下收入国家阶段,这个阶段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关键的阶段,正处于爬坡阶段,把握得好,就可实现乘势而上,促进整个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问题及政策取向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今年以来,全国上下努力克服连续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带来的挑战,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即朝着预期方向发展,结果来得十分不易,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朝着预期方向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今年年初提出的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运行情况表明,整个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方向发展。

一是偏快的经济增速出现减缓。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1%,比上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同比回落2.5个百分点;一季度增长10.6%,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上半年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1.8%;一季度贸易顺差414亿美元,减少10.8%

二是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比4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6月份比5月份继续回落0.6个百分点。环比看,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4月份下降0.4%6月份比5月份下降0.2%。其中,食品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3456月分别下降1.8%0.1%1.3%0.8%

三是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投资消费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之差同比缩小了5.9个百分点。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生产增速回落,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大部分高耗能产品出口量比上年同期由增长转为下降。上半年,钢材出口量下降20.2%,而上年同期为增长97.7%;钢坯及粗锻件下降97.0%,而上年同期为增长40.9%;成品油下降0.3%,而上年同期为增长27.6%。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进一步加快。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四是重点领域的供应得以改善。夏收作物获得丰收,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4%,连续5年保持增产,夏粮亩产达到299.5公斤,比上年提高7.2公斤,增长2.5%,目前秋粮长势良好。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1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8%,生猪出栏增长3.7%,存栏增长5.0%,生猪生产在多项政策的作用下得到逐步恢复。90平米以下住宅投资高速增长。上半年全国住宅投资同比增长36.6%,其中90平米以下增长85.1%

五是经济运行质量较好。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9%。居民收入也继续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比上年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回落3个百分点。

结果来的十分不易。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在面临着国际复杂多变的不利形势,遭遇了国内历史罕见的多种特大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的情况下,取得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的结果,确实来的十分不易。

一是国际金融形势发生了对我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的新变化。世界经济增速出现明显减缓。尽管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1%,欧元区经济增长2.9%,日本经济增长3.3%,好于预期,但进入二季度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显示,世界经济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世界通货膨胀呈加剧态势。6月份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比2007年上涨59.4%,石油价格比去年12月份上涨48.3%,水稻上涨120.9%,大豆上涨30.5%6月份欧元区CPI上涨4.0%5月份美国上涨5.0%,日本上涨1.3%。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股市、汇市和期市剧烈振荡。

二是国内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多种特大自然灾害。年初华南、华东部分地区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初发生了波及四川、甘肃和陕西等地区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5月份和6月份又发生了涉及23个省、区、市的洪涝灾害。虽然这些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未改变宏观经济基本面,但对国民经济还是产生了冲击。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针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面对今年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的变化,宏观调控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牢牢抓宏观,突出预见性。面对“内遭灾害、外遇挑战”的严峻形势下,中央明确提出了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方针,牢牢地抓住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等宏观问题不放松,体现出了宏观调控的预见性。

二是紧紧抓重点,突出针对性。抓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供应,加大对农业的各项补贴,积极推广新技术,对遏制以食品价格上涨为主的价格的持续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抓煤电油运,加强对紧缺方面的调度,上调了电油价格,有利于促进供给的增加;抓低收入群体,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力度,提高了企业离退休人员退休金、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既保障了百姓生活水平又有利于稳定社会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三是实时盯形势,突出及时性。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及时判断形势、研究对策,灵活地运用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加大了对受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上调了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二)如何看待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出现的回落。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确实出现了回落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6%,比上个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10.1%,比上个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人大会议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的“两个防止”的其中一个,相应也采取了有力的措施,5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出口产品退税率,加大对土地的严格管理,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经济增速的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过程是平稳的回落。一季度经济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二季度增长10.1%,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经济增速回落较为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分地区看,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4.9%,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增长21.9%,比一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17.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增长16.2%,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29858亿元,同比增长22.4%,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15036亿元,增长35.3%,加快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12981亿元,增长28.6%,回落0.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生产同比增长14.5%,比上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到的速度仍是较快的增速。今年以来经济增速虽然出现了回落,但仍高于改革开放30年平均增速。上半年经济增长10.4%,比改革开放30年年平均增速高0.6个百分点,但比过去5年增长偏快的增速仅低0.1个百分点,目前的经济增速仍是较快的增速。

应当看到未来经济仍有保持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短期看,资金供应总体还比较充裕,货币供应量增长还比较快;受财政支持民生力度加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带动,消费仍有持续增长的空间;财政为应对较多的突发事件支出增加较多,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形成新的需求,这些都可能形成经济增长加快的因素。长期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都为注入动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发展的差距都提供了发展空间。

当然,也要看到伴随着经济增速回落,经济的运行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部分行业和企业面临着困难,二是金融领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三)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宁可把问题看得重一些,把形势想得全面一些。

价格上涨压力仍比较大。近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了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而且从趋势看,步入逐步回落仍有相当的难度,上涨的压力仍比较大。一是国际价格上涨输入的因素仍比较强。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普遍持续上涨,6月份,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越南上涨26.8%5月份,美国上涨4.2%,日本上涨1.3%,俄罗斯上涨15.1%,印度上涨7.8%。与此同时,国际石油和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也大幅上涨,6月份,能源价格环比上涨8.0%,其中石油上涨7.2%,煤炭上涨19.9%;非能源价格上涨1.4%,线材价格上涨3.1%。二是生产价格涨幅持续扩大,形成了比较大的传导压力。今年以来,生产价格呈现出逐步攀升的势头。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8.2%6月份上涨8.8%5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6月份上涨13.5%。在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的形势下,生产价格的上涨往往更容易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初步测算,今年前5个月,生产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6个百分点。而一些临时性因素将进一步强化传导压力,如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的对建材的需求等都是新的可能引起传导的因素。三是通货膨胀预期仍比较强。在当前国内外价格上涨都比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容易产生对价格将会继续上涨的预期,以致引起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四是下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仍还比较高。初步测算,下半年翘尾因素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尚需巩固。国民经济存在着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和条件,我国地域较大,加之发展很不平衡,在部分地区经济增速放慢的同时,其他地区经济增速却在加快,增长空间较大;以工业、基础设施和房屋为主的投资仍有较大的空间,消费热点如汽车、与住房相关的消费仍有潜力;工业化、城市化仍处在加速进程中,加之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都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宏观调控的空间还比较大,包括财税财政和货币政策等都有操作的余地。但同时也应看到,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还需巩固,如在面对世界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形势下,存在着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长的需要;面对初级产品价格的高位运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农业虽然连续多年增收,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仍有相当的困难,等等都会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的增长。

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困难增大。初步统计,夏粮获得连续5年增产,单产将创历史新高。从目前看,秋粮长势良好,但要看到,夏粮仅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五分之一上下,而秋粮生产能否获得好收成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今年以来,我国不利气象因素较多,自然灾害偏重发生。除年初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5月中旬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外,5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地区连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据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710日,全国洪涝农作物受灾面积3642千公顷,成灾面积1894千公顷,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而到秋收还有一段时间,气候因素是否有利还存在着一定的变数。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农业各项补贴的增加,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特别是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又增加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0.7%,比上年同期上升15.5个百分点,将会侵蚀一部分农民的收入。虽然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仍会继续保持增长,但因部分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将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增长。

房地产市场在挑战中面临着机遇。上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3.5%,比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快6.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房屋销售面积却出现了下降,26月份,住宅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下降3.6%0.3%4.0%6.5%6.9%,其中上半年北京、广东住宅销售面积下降了49.5%19.5%。房屋销售价格涨幅逐步回落。今年16月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1.3%10.9%10.7%10.1%9.2%8.2%。如果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增速的反差持续下去,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将受到影响,若把握不当,可能会影响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资金正常运转。但同时也说明中央出台的土地政策、房贷政策以及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抑制了投资性住房的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扩大,抑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着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的机遇。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仍比较严峻。尽管一季度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好于预期,但二季度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美国经济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增长0.5%,一季度环比增长0.2%;二季度比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8%,一季度同比增长2.5%。欧元区经济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下降0.2%,一季度环比增长0.7%;二季度比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5%,一季度同比增长2.1%。日本经济二季度比一季度环比下降0.6%,一季度环比增长0.8%;二季度比上年二季度同比增长1.0%,一季度同比增长1.2%世界经济尚缺乏良好运行的基础。美国一季度GDP增长1%,经济收缩的趋势明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预测,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1.2%、欧元区增长1.7%、日本增长1.7%,分别比2007年回落1.00.90.4个百分点。世界初级产品包括石油、粮食等价格仍在高位上波动,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着价格上涨的压力,今年7月份国际原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72.9%,小麦上涨37.4%,玉米上涨96.5%,大豆上涨87.6%,大米上涨122.6%,化肥上涨162.6%7月份美国CPI上涨5.6%,欧元区上涨4.1%,日本上涨1.1%,印尼上涨11.9%,越南上涨27.0%,俄罗斯上涨14.7%。面对这一形势,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均保持基准利率不变,一些发展中国家均提高了基准利率。银根的收紧,利率的提高,必然会减缓经济增速。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振荡,国际股市、汇市和期市调整频繁。世界经济金融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四)全年国民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可能对今年以来国民经济运行会产生影响的两个问题,即特大地震会对下半年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吗?北京奥运会的闭幕是否对会下拉国民经济增速?

关于地震的影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给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如四川省工业生产5月份增长3.6%,比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下拉了全国工业生产增长回落0.6个百分点。5月份,受地震灾害影响,四川、甘肃等地区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5月份,四川投资增长22.1%,比1-4月份回落12.9个百分点;甘肃投资增长30.7%,增幅回落3.3个百分点。但从一些发生地震的国家看,地震灾后对其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如2004年发生地震的日本,2002年经济增长0.3%2003年增长1.4%2004年增长2.7%2005年增长1.9%2006年增长2.4%2005年发生地震的美国,2003年经济增长2.5%2004年增长3.6%2005年增长3.1%2006年增长2.9%2007年增长2.2%。这从我国的情况也有类似的结论。如四川省6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6%进入6月份,灾区的投资呈现恢复性增长。1-6月份,四川完成投资2876亿元,增长26.9%,增幅比1-5月份提高4.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3.6个百分点;甘肃完成投资628亿元,增长30.7%,增幅与1-5月份基本持平;陕西完成投资1809亿元,增长40.8%,增幅比1-5月提高3.6个百分点。可以预期随着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包括重建基金、财政支出、税收、金融、产业扶持、土地和矿产资源等政策,四川经济将很快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关于奥运会的影响。北京奥运会就将举办,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成功举办奥运会,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将具有深远意义。从近期举办奥运的国家情况看,可以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对经济往往会有一定的积极拉动作用,但主要还取决经济基本面:一是往往举办前经济会有所加快,对经济总量相对小一些的国家影响要明显一些,如1988年举办奥运的韩国,举办前包括1988年经济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速;二是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如1996年举办奥运的美国,举办前一年经济增长2.5%1996年增长3.7%1997年增长4.5%。从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整个国民经济继续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加之我国经济总量相对又比较大,地域又比较辽阔,经济结构又比较齐全,存在着较大的回旋余地。

换句话说,尽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些重大事件,但国民经济发展态势主要还是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从目前看,世界经济形势仍比较复杂,还存在着一些十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但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世界经济增速上调了0.4个百分点,国际原油及部分粮食价格下降,应该说比预期的要好一些。国内尽管存在着通货膨胀的较大压力,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困难较大等问题,但总体上看,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还比较大,只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全年国民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三、对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

因对枣庄情况不熟或者说了解较少,难以提出一些好的意见或建议,但我想就对内陆地区在当前的形势下做好经济工作,提几点一般意义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立足本地,放眼全国,瞭望世界。立足本地立在哪儿?需要找出优势和劣势,地理优劣势:“中”是枣庄的地理突出的特征;阶段优劣势:“上”是枣庄目前发展阶段的突出特征;资源优劣势:“重”是枣庄独特的优势;文化优劣势:“厚”是枣庄的软优势。为什么要放眼看全国,在市场经济份量越来越大的今天,任何一个地区都不能忽视全国的情况,要看宏观调控政策,要看全国经济发展的走势,要看各个地区发展的变化,要看自己在全国的位置。瞭望世界是因为我国的开放度在扩大,我国受世界经济在加大,这是把握大势的需要。

(二)抓住机遇,做好产业,寻求市场。当前乃至今后是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一个时期,也是发生较大调整的一个时期,因此有挑战,更有机遇。如产业转移的机遇,针对消费需求变化提升农业的机遇,针对能源机械等“瓶颈”加重加快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机遇,确立以研究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布局的思维。从需求和产业的政策安排上,作为地区经济,我更倾向抓产业为主,因为产业做强了,才真正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扩大需求可能很大程度上为其他地区扩大的,当然抓产业不能不考虑需要或需求,既要考虑本地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区外的需求,占领区外的市场。这就需要我们要下功夫研究需求,把握需求,才能把产业合理地安排好。

(三)营造环境,做好规划,抓大带小。环境是个比较大的概念,既包括体制机制,也包括人为素养,又包括自然环境。这里我重点谈一下人为素养的问题,作任何事情一定要以“双赢”为理念,这样才能长久或可持续。以出行方便、生活便利、工作舒适的理念,规划好城市;以适合本地实际、需求潜力较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想法,规划好产业。同时还要抓大带小,通过发展规模经济,提升整体经济水平。

四、关于当前需要研究或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平生平稳较快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研究或值得关注哪些问题,十分重要。原则上说,是要抓宏观、抓重点、抓关键,按此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否发生了变化,国际输入因素、需求拉动因素、成本推动因素和公众预期因素,哪些更主要?

二是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需要扩大内需,但问题是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是世界经济在面临经济增长减缓与通货膨胀加剧的选择时,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选择了放慢经济增长的取向,这其中是否有更好的选择?

四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地区,经济增速放慢是不是有其客观的要求,这些地区在面对经济达到一定发展水平阶段后,是否需要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以保持经济的长期较快的发展?

五是当前因出口减弱、成本上升、经济增速减缓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出现了困难,或者说面临着挑战,这同时是否也是个机遇?

六是当前产业在地区间出现转移加大的势头,这可以说是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也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需要,但怎么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地转移?制度上和政策上有哪些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