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鲍志强在视察节能减排工作汇报会上
刚才,金镜同志代表省人大视察组对这次视察工作作了一个认真的反馈,充分肯定了枣庄市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的显著成绩,有针对性的指出了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讲的很全面,我都赞同。对枣庄的节能减排工作,我想说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心问题
前段时间,我陪同全国人大财经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组在山东召开座谈会,省里很多部门参加了这个座谈会。发改委在汇报会上对全省“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总体评价是,“十一五”规划中方方面面的计划任务完成的都很好,有的还超额完成。唯独对节能减排工作这样评估:形势依然严峻,完成任务十分艰巨。这次省人大常委会听取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关于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的汇报时,对完成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仍然做了这样的评估。这次到枣庄来,市政府及发改、经贸、环保等部门也有这样的看法。基于这样的看法,节能减排工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产生这种情况,原因很多。一是在客观上,进入“十一五”以来,自上而下开展了全国性的节能减排工作,时间较短,当时基础情况不是很清楚,确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比较高,全国、全省第一年都没有完成任务。去年好一些,当年完成了,但两年累计还是没有完成任务。因此,对于五年累计能否完成任务,目前的信心还是个问题。二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特别是节能减排指标是作为约束性指标来对待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我想,对这个问题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必须完成,没有余地。不用讨论什么客观原因,从中央到省态度都很明确,上升到一票否决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大家都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不管讲多少大道理,到最后完不成,肯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国作了郑重承诺,可以说把节能减排任务完成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三是对节能减排任务到底能不能完成,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一种观点是完不成,客观上如何使劲都完不成,这是一种判断;第二种观点是不用使劲就能完成,按照一般工作抓法就能完成,这也是一种判断;第三种是使足了气力,做最大的努力才能完成。我赞成第三种判断。目前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不下很大的决心,不花很大气力,不在现有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很难完成。这样来说,只要下很大决心、花大气力、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是可以完成的。作为省人大的视察不是政府那种检查、评比、打分,对着每个市,省人大主要是对省政府提出建议,通过对一个市的视察深入调研,来透视和分析全省的共性问题。给省政府指导和推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提出意见建议。作为省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要坚定决心,必须完成。完成怎么办,完不成怎么办,要有个原则,那就是一票否决。一票否决要和多个方面挂钩,特别是要和干部使用挂钩。要上升到这个高度认识,任务就能完成。上升不到这个高度,和干部使用脱钩,就很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关于工作力度问题
听取了枣庄市政府及一些部门关于节能减排工作情况汇报后,总的感觉,怎样抓节能减排,路数是清楚的,问题在力度。经过两年的摸索,路子已经理得很清,现在的差异是在力度上。具体到枣庄节能减排力度能不能上去,我认为抓住三件事最重要。一是要严格控制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严控两高项目,研究宏观问题,要算清经济帐。研究这一问题,不能只算一年,要算五年。现在按照你们汇报的情况,预计全市GDP今年可达1100亿元,能耗要达2000万吨标煤。按每年下降5.7%的要求,一年要减110多万吨,三年就是300多万吨标煤必须拿下来。从哪拿掉,要清楚,搞经济工作必须具体。第一条就是要控制两高项目。枣庄1100亿的GDP,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到60%,大约600亿元左右的GDP,一年增长16%—18% ,每年增量100亿元左右,其中有一多半是现存存量的增长,估计有50亿元左右是新上项目形成的产能。50亿是规模以上的企业,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7年万元GDP耗能标准平均数是1.89吨标煤,枣庄是3.13吨标煤,这样一万元的GDP就相差1.24吨标煤。一亿元的GDP就比全省平均多耗1.24万吨的标煤。因此必须严控新上项目。如果按照全省平均耗能值来控制新上项目,一年新增能力这部分,将减少60万吨标煤。一年减掉100多万吨就落实了60多万吨,这个措施不伤大雅。当然,不能绝对化,特殊项目,确实对地方税收增加很多,规模又比较大,即使超一点能耗标准,可把别的项目压一压来上。枣庄目前担负着双重压力,发展的压力大,节能减排的压力也大。枣庄抓一个项目不容易,有了项目舍不得。所以,枣庄的发展有一个权衡问题,必须要有控制能耗指标这样一个概念,这个决心应该下,有关部门要好好把关。枣庄控制两高项目,不是理论上的控制双高,也不是省里提出的控制能耗两千吨以上的重点项目。控制项目没和产值挂钩不行,因为我们研究的是万元GDP能耗。如果消耗两万吨煤,产出是五个亿、六个亿,这个项目就可以上。所以要有一个尺子和衡量标准,原则上就是按照去年全省万元GDP能耗1.89吨标煤,低于这个能耗就可以放心的上,高的话就要慎重了。高的话要看税收怎么样,如果税收对地方增长很大,安排就业很多,能耗稍高一点也可以考虑,这就是实事求是。针对枣庄的情况就是要这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枣庄正是因为发展历史上结构矛盾造成节能减排压力大,同时枣庄的发展空间也要比其他地市大一些。为什么呢,烟台和威海现在工业项目万元GDP耗能0.9吨标煤,这样的工业项目很难找,除了高新技术项目。他们万元GDP耗能0.9吨标煤以上的项目都不敢上,上了就是负效应,然而我们可以放宽到万元GDP耗能1.89吨标煤,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把其他地市不能上的项目吸引到枣庄,同时又能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双赢。二是要在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上加大力度。枣庄目前有120户企业被列入全省千户重点用能企业,这些企业能耗总量占全市综合能耗总量的70%以上。能不能扩大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管理范围。如果五区一市六个管理单位将目标责任制重点企业扩大范围,控制在 200户,签订责任状的企业有80%按照降耗平均数下降完成任务,近两个80%,就减少70万吨标煤。以上两项就超额完成任务。三是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结构调整是多方面的,但是枣庄的特点,最现实、最应该重点要研究的是水泥产能究竟该控制在多少。昨天,我问了一下,2007年枣庄市水泥实际产量3400万吨,这有两笔帐可算。一是贡献,按照每吨水泥300元,销售收入100个亿;折算成GDP工业增加值30亿元,水泥增加值占全市GDP的3%。第二笔帐是能耗,一吨水泥按照全省平均值消耗,135公斤标煤生产一吨水泥,3400万吨水泥消耗460万吨标煤,占全市GDP总能耗2000万吨标煤总量的24%。这样全市3%的GDP产出消耗掉24%的能耗,很不划算。还有排放的粉尘、SO2影响枣庄大气环境的良好天数。另外,立窑改为旋窑耗煤量并没有减少,每吨水泥的耗能量差不多,只是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率、生产质量得到提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有所改善,但是节能并没有降下来。枣庄现在60%的立窑、40%的旋窑,水泥产量3400万吨,占全省水泥总产量的1/ 5。要研究三年砍掉1/3行不行,留下2000万吨产量,砍掉的1000多万吨水泥产生 10亿的GDP,只占全市GDP的1%,影响微乎其微,对税收、财政影响也可以算出来,对枣庄的发展和GDP总量不会有太大影响。唯一影响的是职工安置。但要长远看,目前背的能耗包袱太重,承受不起,必须减下来。要统一思想,下决心。砍掉 1/3的水泥,一年可减耗45万吨标煤。这三点分别减少60万、70万、45万吨标煤,足以解决枣庄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任务问题。
三、关于基础工作问题
一是节能降耗统计、环境监测等基础工作要客观、准确。研究经济工作没有数字不行,只有定性分析,没有定量分析,不科学、不准确,纵比不科学,横比不科学,没法采取措施。所以统计工作很重要。政府领导到部门人员都要熟悉目前的节能减排统计办法,深刻了解节能减排的统计构成,便于工作用力有针对性。属于统计范围内的能耗单位都要逐步纳入目标责任管理范围。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都应包括在内。要完善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要学习倒逼成本办法,比如COD的减排要控制好污水处理厂,就要改进方法,按实际处理的水量进行考核管理,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法进行监管,才能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二是要狠抓责任落实,层层分解,纵到底,横到边。三是专业队伍一定要加强。随着节能减排任务发展要有适应的机构,规格和人员在市里的职权范围内,应该予以协调解决。节能减排这么大的事,一定要提升机构规格,配备编制,增加经费投入。节能减排不同于计划生育,是对方方面面都有利的事情,企业节能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服务业节能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公共机构节能可以减少行政成本。只要各方面都能重视起来,相信节能减排工作一定能抓得更好。
谢谢大家。